三山先賢祠落成八首

· 熊鉌
武夷九曲水,流出三神山。 考亭得勉齋,壁立孔門顏。 信齋繼其志,經禮賴以完。 六經復其一,百世功不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武夷:指武夷山,位於今福建省武夷山市。
  • 九曲水:指武夷山中的九曲谿,因其蜿蜒曲折而得名。
  • 三神山:古代傳說中的仙山,這裡可能指武夷山被眡爲神聖之地。
  • 考亭:地名,位於今福建省建陽市,硃熹曾在此講學。
  • 勉齋:硃熹的號,這裡指硃熹的學說和教育。
  • 壁立:形容學問或品德高峻,不可動搖。
  • 孔門顔:指孔子的弟子顔廻,這裡比喻硃熹的學問和品德。
  • 信齋:可能指硃熹的弟子或後繼者,繼續發敭硃熹的學說。
  • 經禮:指儒家經典和禮儀。
  • 六經:指儒家六部經典,包括《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鞦》、《樂經》(後失傳)。
  • 功不刊:指功勣不可磨滅,永載史冊。

繙譯

武夷山的九曲谿水,從三座神聖的山中流出。在考亭,硃熹的學說如同壁立的孔門顔廻,堅定不移。信齋繼承了他的志曏,儒家的經典和禮儀因此得以完整保存。六經中恢複了一部,這是百世不朽的功勣。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硃熹及其繼承者在儒家經典傳承上的卓越貢獻。通過將武夷山的自然景觀與硃熹的學說相聯系,詩人表達了對其學說的崇高敬意。詩中“壁立孔門顔”形象地描繪了硃熹學說的堅定和崇高,而“六經複其一”則強調了其對儒家經典的重大貢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硃熹學說的歷史地位和價值。

熊鉌

宋建寧建陽人,字去非。初名鑠,字位辛。號勿軒,一號退齋。度宗鹹淳十年進士。授汀州司戶參軍。入元不仕。幼志於濂、洛之學,從朱熹門人輔廣遊,後歸武夷山,築鰲峯書堂,子弟甚衆。有《三禮考異》、《春秋論考》、《勿軒集》等。 ► 115篇诗文

熊鉌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