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嶺

去歲登斯嶺,歊暑窮躋攀。 茲歷至源道,五嶺九縈盤。 雞鳴戒行李,月明清露漙。 筍輿兀殘夢,絺衣颯微寒。 峭立芙蓉峯,秀出羣厓端。 陟上捫煙蘿,邈視凌風翰。 想當混沌初,疏鑿驅神奸。 幸經資斧貫,猶有蒼石頑。 劍門倚崇墉,函谷封泥丸。 顧此東南偏,夷險遂殊觀。 小憩天欲曙,嵐光漲林巒。 頗聞招提勝,峻絕逾商顏。 野人耕鑿共,山僧巾屨安。 白首不出寺,豈復世慮幹。 我欲叩幽迥,策足嗟蹣跚。 維時清秋暵,老龍猶泥蟠。 灑空飛雨至,乃在半山間。 粳稻綠如雲,白水行埼灣。 農意良已欣,我行詎雲難。 買酒澆磊塊,臨溪濯潺湲。 山靈亦我娛,風鬆寫清彈。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歊暑(xiāo shǔ):酷暑。
  • 躋攀(jī pān):攀登。
  • 筍輿(sǔn yú):竹轎。
  • 絺衣(chī yī):細葛布衣。
  • 峭立(qiào lì):陡峭地聳立。
  • 陟上(zhì shàng):登上。
  • 煙蘿(yān luó):煙霧繚繞的藤蘿。
  • 凌風翰(líng fēng hàn):高飛的鳥。
  • 資斧(zī fǔ):錢財。
  • 崇墉(chóng yōng):高牆。
  • 泥蟠(ní pán):泥中盤曲。
  • 埼灣(qí wān):彎曲的水岸。
  • 磊塊(lěi kuài):心中的塊壘。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聲。

翻譯

去年我登上這座山嶺,在酷暑中艱難攀登。這次我經過至源道,五嶺連綿,九曲迴環。雞鳴時我就準備行裝,月光下清露灑滿大地。我坐在竹轎上,夢境未醒,細葛布衣透出微微寒意。山峯陡峭聳立,如芙蓉般秀麗,高出衆山之巔。我攀着藤蘿向上,遠望如鳥兒凌風飛翔。想當初天地初開,神靈驅趕惡鬼開山闢路。幸好有足夠的錢財支持,山石依舊堅硬。劍門山依靠高牆,函谷關如泥丸般封鎖。看這東南偏僻之地,平坦與險峻形成鮮明對比。稍作休息,天色將亮,山間的霧氣瀰漫在林巒之間。聽說這裏的寺廟非常壯觀,險峻程度超過商顏山。山民耕作,僧人安居,白髮蒼蒼的僧人從未離開寺廟,世俗的紛擾與他們無關。我想探訪這幽深之處,但腳步蹣跚。此時正值清秋,老龍仍在泥中盤曲。空中飄來細雨,落在半山之間。稻田綠如雲,清水流過彎曲的水岸。農夫的心情已經很滿足,我的行程又怎會困難。我買酒消解心中的塊壘,臨溪洗去旅途的塵埃。山神也似乎在娛樂我,風中的松樹發出清脆的響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五嶺的旅行經歷,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山水的壯麗與旅途的艱辛。詩中,「峭立芙蓉峯,秀出羣厓端」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了山峯的險峻與秀美,而「灑空飛雨至,乃在半山間」則巧妙地描繪了山間的氣候變化。此外,詩中還透露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脫,體現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然與心靈和諧的審美情趣。

鄧文原

元綿州人,徙錢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學工古文。世祖時闢爲杭州路儒學正,調崇德州教授,擢應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遷翰林待制,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鞫獄明敏。英宗至治間,召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泰定帝時,召拜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均以疾辭。爲人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有後人所輯《巴西集》。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