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九日往雄州

· 劉因
秋聲浩蕩動晴雲,感慨悲歌氣尚存。 灑落規模餘顯德,承平文物記金源。 生存華屋今焦土,忠孝遺風自一門。 白髮相逢幾人在? 蒼煙喬木易黃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灑落規模:指顯德時期的宏大規模和繁榮景象。
  • 顯德:指北宋時期的顯德年間,即公元954年至960年,是北宋初年的一個時期。
  • 金源:指金朝,即公元1115年至1234年存在於中國北方的金國。
  • 華屋:指華麗的房屋。
  • 焦土:指戰爭或災難後的荒涼景象。
  • 忠孝遺風:指家族中傳承的忠誠和孝順的傳統。

翻譯

秋天的聲音浩蕩,動搖了晴朗的雲彩,我感慨悲歌,心中的豪情依舊存在。 顯德時期的宏大規模和繁榮景象猶存,金朝的承平文物仍記在心。 曾經華麗的房屋如今已成焦土,但家族中忠誠和孝順的傳統依舊傳承。 白髮蒼蒼的我們相逢,還有幾人健在? 蒼煙中的喬木,黃昏來得容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因在七月九日前往雄州途中的所感所思。詩中,「秋聲浩蕩動晴雲」一句,既描繪了秋天的壯闊景象,又隱喻了詩人內心的激盪情感。通過對顯德時期和金朝的回憶,詩人表達了對往昔繁榮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後兩句則通過對華屋變焦土和忠孝遺風的對比,抒發了對家族傳統和人生變遷的深沉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感悟。

劉因

劉因

元保定容城人,字夢吉,初名駰,字夢驥,號靜修。學宗程朱,而兼採陸九淵之說。家居教授,隨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學行薦於朝,爲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辭歸。有《靜修文集》。 ► 281篇诗文

劉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