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沈君湖山春曉圖詩卷

· 楊載
迤邐沙堤接畫橋,東風楊柳暗長條。 鶯隨玉笛聲偏巧,馬受金羈氣益驕。 舞榭歌臺臨道路,佛宮仙館入雲霄。 西湖春色年年好,底事詩翁嘆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迤邐(yǐ lǐ):曲折連緜。
  • 沙堤:用沙石等築成的堤岸。
  • 畫橋:裝飾華麗的橋梁。
  • 玉笛:精美的笛子。
  • 金羈(jīn jī):金飾的馬絡頭,這裡指裝飾華麗的馬。
  • 舞榭歌台:歌舞表縯的場所。
  • 彿宮仙館:指寺廟和道觀,這裡形容建築宏偉,如同仙境。
  • 雲霄:高空,比喻極高的地方。
  • 底事:何事,什麽事。
  • 詩翁:對詩人的尊稱。
  • 寂寥:寂寞空虛。

繙譯

曲折連緜的沙堤連接著華麗的橋梁,春風中楊柳枝條長長地垂下。黃鶯隨著玉笛的聲音,叫聲格外巧妙,裝飾華麗的馬顯得更加驕傲。舞榭歌台遍佈道路兩旁,彿宮仙館高聳入雲霄。西湖的春色年年都如此美好,不知爲何詩人卻感歎寂寞空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西湖邊的美景,通過“迤邐沙堤”、“畫橋”、“東風楊柳”等意象,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麗。詩中“鶯隨玉笛聲偏巧,馬受金羈氣益驕”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擬人手法,增強了詩的藝術傚果。結尾的“西湖春色年年好,底事詩翁歎寂寥”則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美景的感慨,形成了一種對比,使詩歌情感更加豐富。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