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晚眺

· 楊載
山椒翬構四垂寬,上相旌旗會覽觀。 傍近江湖天廣大,上連星斗地清寒。 龍宮永鎖函書閟,鳳嶺重嗟苑樹殘。 此際獨無雲蔽日,正宜翹首望長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椒:山頂。
  • 翬構:飛檐。
  • 四垂:四面下垂。
  • 上相:指宰相或高位重臣。
  • 旌旗:旗幟的總稱。
  • 會覽觀:聚集觀賞。
  • 傍近:靠近。
  • 江湖:泛指江河湖泊。
  • 星斗:星星。
  • 龍宮:神話中龍王的宮殿。
  • 函書:指書信或文書。
  • :關閉。
  • 鳳嶺:山名,可能指有鳳凰傳說的山。
  • 苑樹:園林中的樹木。
  • 翹首:擡頭。
  • 長安:古都名,今西安,常用來指代京城或朝廷。

翻譯

山頂上飛檐的建築四面寬闊,宰相的旗幟聚集在此觀賞。 靠近江湖,天空顯得格外廣大,地上連接星斗,清寒之氣瀰漫。 龍宮深鎖,書信被永久封閉,鳳嶺之上,重重嘆息園林樹木的凋殘。 此時獨獨沒有云彩遮擋太陽,正是擡頭遠望長安的好時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吳山晚眺時的壯闊景象和深沉情感。詩中,「山椒翬構」與「上相旌旗」共同構成了高遠而莊嚴的畫面,展現了朝廷重臣的威儀。接着,詩人通過「傍近江湖」與「上連星斗」的對比,表達了天地之廣大與清寒,營造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氛圍。後兩句則轉向對龍宮與鳳嶺的描繪,隱含了對時局變遷的感慨。結尾「正宜翹首望長安」,則透露出詩人對朝廷的嚮往與期待,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