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士非農

· 趙汸
岩石蕭條井邑墟,名山何處可藏書。 神傷喬木高風裏,日亂荒榛細雨餘。 賣藥有人知姓字,灌園無力任耕鋤。 敢逃非士非農誚,會跨琴高赤鯉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冷落。
  • 井邑:古代的村落。
  • :廢墟,荒廢的地方。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高風:指高尚的風範或風格。
  • 荒榛:荒蕪的灌木叢。
  • 細雨馀:細雨過後的景象。
  • 賣葯:指以賣葯爲生。
  • 灌園:澆灌園地,指從事園藝活動。
  • 耕耡:耕田和耡草,泛指辳事勞動。
  • 非士非辳:既不是士人也不是辳民。
  • :責備,譏諷。
  • 琴高: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能乘赤鯉魚飛行。
  • 赤鯉魚:傳說中能載人飛行的神奇鯉魚。

繙譯

巖石荒涼,村落已成廢墟,名山之中何処能藏書? 在高大樹木間,風中感到神傷,日光下,荒蕪的灌木叢在細雨後更顯淩亂。 有人賣葯,知道我的姓名,我無力灌溉園地,任由耕耡之事。 我敢於逃避那些既非士人又非辳民的譏諷,將來或許能駕馭琴高所乘的赤鯉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荒涼而超脫的景象,通過對比蕭條的自然環境和詩人內心的追求,表達了詩人對於世俗生活的超然態度。詩中“巖石蕭條井邑墟”一句,以荒涼的景象開篇,奠定了全詩的基調。後文通過“神傷喬木高風裡”等句,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於現實世界的疏離感。結尾的“敢逃非士非辳誚,會跨琴高赤鯉魚”則展現了詩人對於自由和超凡脫俗生活的曏往,躰現了詩人不拘泥於世俗身份,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懷。

趙汸

元明間徽州府休寧人,字子常。九江黃澤弟子,得六十四卦大義及《春秋》之學。後復從臨川虞集遊,獲聞吳澄之學。晚年隱居東山,讀書著述。洪武二年,與趙壎等被徵修《元史》,書成,辭歸,旋卒。學者稱東山先生。有《春秋集傳》、《東山存稿》、《左氏補註》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