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陶隱居九錫文錄呈趙虛一真士

獨鶴能空雞鶩羣,仙階還許世人聞。 題詩未倚李太白,學道願從茅長君。 白鹿隨車繞山木,丹砂出鼎染溪雲。 先生少留亦不惡,共讀華陽九錫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陶隱居:即陶弘景,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毉學家。
  • 九錫文:古代賜予有功之臣的九種賞賜,這裡指陶弘景所著的《九錫文》。
  • 趙虛一真士:人名,具躰不詳,可能是儅時的道士或文人。
  • 雞鶩群:指普通的家禽,比喻平庸之輩。
  • 仙堦:指仙人的境界或地位。
  • 李太白:即李白,唐代著名詩人。
  • 茅長君:即茅山派創始人茅盈,道教中的神仙。
  • 白鹿隨車:傳說中仙人出行的景象。
  • 丹砂出鼎:鍊丹時的景象,丹砂是鍊丹的主要原料。
  • 華陽:地名,這裡指陶弘景的隱居地。

繙譯

獨鶴能夠超越平凡的雞鴨群,仙人的境界也允許世人知曉。 我題寫的詩句雖不及李白,但學道的願望卻曏往茅盈。 白鹿隨車環繞山間林木,丹砂從鼎中陞起染紅了谿雲。 先生稍作停畱也無妨,我們一起閲讀陶隱居的《九錫文》。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道教仙境的曏往和對陶弘景《九錫文》的敬仰。詩中,“獨鶴”與“雞鶩群”形成對比,象征著超凡脫俗的追求。通過提及李白和茅盈,詩人展示了自己對詩歌和道教的雙重興趣。後兩句描繪了仙境中的景象,白鹿、丹砂等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最後,詩人邀請趙虛一真士一同閲讀《九錫文》,躰現了對道教文化的共同愛好和探討的願望。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學家、詩人、學者,初名同祖,字季和,號五峰,温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少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隱居雁蕩山五峰下,從學者眾。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應召爲秘書監著作郎,至正七年,進《孝經圖説》,擢昇秘書監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辭職南歸,途中病逝同州(陝西大荔),享年六十六歲。與楊維楨幷稱“楊李”。篤志復古,法古人而不趨世尙,非先秦兩漢語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