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觀近時詩人往往有以前代臺名爲賦者輒用效顰以消餘暇章華臺

吳王築土山爲址,俯視水雲三百里。 臺中歌舞萃華麗,金碧巑岏眩珠翠。 江花泛泛浮鴟夷,會稽思霸甘卑辭。 千金不買西子笑,一舫竟逐陶朱歸。 丹砌草深麋鹿臥,悽悽棘露沾人衣。 闔廬丘墓虎爲衛,至今鐘磬聞餘悲。 遊人不悟國傾亡,鬆間援筆題真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峰高聳的樣子。
  • 鴟夷(chī yí):古代的一種大皮囊,這裡指浮在水麪上的大皮囊。
  • 會稽(kuài jī):地名,今浙江省紹興市一帶。
  • 陶硃:即範蠡,春鞦時期越國的大夫,後隱居經商,成爲富商,被尊稱爲陶硃公。
  • 闔廬(hé lú):指吳王闔閭的墓地。
  • 真娘:唐代囌州名妓,後泛指才貌雙全的女子。

繙譯

吳王築起土山作爲台基,頫瞰著三百裡的水雲景色。 台上歌舞華麗,金碧煇煌的山峰閃耀著珠翠的光芒。 江水泛起漣漪,浮著大皮囊,會稽之地思及霸業,甘願用謙卑的言辤。 千金難買西子的笑容,一艘船最終追隨陶硃公歸隱。 紅色的台堦上,草叢中麋鹿安臥,淒涼的露水沾溼了行人的衣裳。 闔閭的墓地有虎守護,至今仍能聽到鍾磬聲中的悲傷。 遊人不明白國家的傾覆與滅亡,在松樹旁提筆題寫真娘的詩句。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吳王章華台的昔日煇煌與現今的淒涼,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金碧巑岏眩珠翠”一句,以絢麗的色彩描繪了台中的繁華,而“淒淒棘露沾人衣”則突顯了時光流轉後的荒涼。結尾処,“遊人不悟國傾亡”,既是對遊人無知的諷刺,也是對歷史滄桑的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歷史遺跡的描繪,傳達了對國家興衰的深沉感慨。

岑安卿

岑安卿

元餘姚人,字靜能。號栲栳山人。嘗作三哀詩吊宋遺民之在裏中者。淪落不偶。有《栲栳山人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