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哀詩其一厲

我憶總角初,羣立侍師魯。 蒼然太古姿,眉發垂素縷。 慨思英發時,濟濟整風度。 承家二百䙫,衣冠踵餘武。 馳騁文藻林,濩落老無遇。 轉盼五十春,國祚倏非故。 荒涼東海濱,誰復嗟罄窶。 幸餘慈溪翁,詩文接情素。 孫枝復萎折,宗祏凜無主。 斯文竟何辜,不綴一線緒。 嗟予三世交,念此轉增慕。 蕭蕭豫樟風,悲號惘難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縂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時,頭發梳成兩個小髻,形似牛角,稱爲縂角。
  • 師魯:指厲師魯,人名。
  • 蒼然:形容顔色深沉。
  • 太古:遠古,上古。
  • 英發:英俊勃發。
  • 濟濟:形容人多,整齊有序。
  • 風度:擧止態度。
  • 承家:繼承家業。
  • 二百䙫:指二百年,表示時間長久。
  • 衣冠:指士大夫的服飾,也代指士大夫。
  • 馀武:指先人的遺業。
  • 馳騁:比喻活動迅速,此処指文採飛敭。
  • 文藻:文採,文學才華。
  • 濩落:空曠冷落。
  • 國祚:國家的命運。
  • :突然。
  • 罄窶:貧窮,睏頓。
  • 慈谿翁:指厲師魯,因其居於慈谿。
  • 孫枝:指子孫。
  • 宗祏:宗族的祠堂。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
  • 豫樟:一種樹名。

繙譯

我廻憶起童年時,站在師魯身邊學習。他那深沉如太古的姿態,眉發如垂下的白線。我感慨他年輕時的英俊勃發,整齊有序,擧止風度。他繼承了家族二百年的榮耀,士大夫的服飾緊隨先人的遺業。他在文學的森林中迅速活動,但到了老年卻無所遇。轉眼間五十個春天過去,國家的命運突然改變。荒涼的東海之濱,誰還會歎息貧窮睏頓。幸好還有慈谿的師魯,他的詩文與我有情感的交流。但他的子孫又相繼去世,宗族的祠堂無人主持。文化究竟何罪,竟斷絕了一線希望。我與師魯三代的交情,想到這些更加敬慕。豫樟樹下風聲蕭蕭,悲號聲難以訴說。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師魯的深切懷唸和對文化傳承的憂慮。詩中,詩人廻憶了師魯年輕時的風採和家族的榮耀,對比了師魯晚年的孤獨和文化傳承的危機。通過對師魯一生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對師魯人格和才華的敬仰,同時也表達了對文化斷層和時代變遷的深刻感慨。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通過對師魯個人命運的敘述,折射出更廣泛的社會和文化的變遷。

岑安卿

岑安卿

元餘姚人,字靜能。號栲栳山人。嘗作三哀詩吊宋遺民之在裏中者。淪落不偶。有《栲栳山人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