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

齷齪復齷齪,昔聞今始見。 一月不梳頭,一月不洗面。 飢則嚼乾糧,渴則啖雪片。 困來臥氈房,重裘頗相戀。 故衣連百結,蟣蝨似珠串。 平明獵陰山,鷹犬逐人轉。 呱呱凍欲僵,老娃淚如霰。 忽有使臣來,宣賜尚方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齷齪(wò chuò):骯髒,不乾淨。
  • 乾糧(gān liáng):乾糧,指乾燥的糧食或食品。
  • (dàn):吃。
  • 氈房(zhān fáng):用氈子搭建的帳篷。
  • 重裘(chóng qiú):厚重的皮衣。
  • 蟣蝨(jǐ shī):蝨子及其卵。
  • 平明(píng míng):天剛亮的時候。
  • 獵陰山(liè yīn shān):在陰山狩獵。
  • 鷹犬(yīng quǎn):獵鷹和獵犬。
  • 呱呱(gū gū):形容嬰兒哭聲。
  • 老娃(lǎo wá):老婦人。
  • (xiàn):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尚方膳(shàng fāng shàn):皇帝賜予的膳食。

翻譯

骯髒又骯髒,以前只是聽說,今天才真正見到。一個月不梳頭,一個月不洗臉。餓了就吃乾糧,渴了就吃雪片。困了就在氈房裏睡覺,厚重的皮衣讓人依戀。舊衣服上滿是補丁,蝨子像珠串一樣。天剛亮就在陰山狩獵,獵鷹和獵犬追逐着人。嬰兒凍得快要僵硬,老婦人淚如小冰粒。忽然有使臣來,宣賜皇帝的膳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邊疆生活的艱苦畫面。詩中通過「齷齪」、「不梳頭」、「不洗面」等細節,生動地表現了邊疆人民的生活狀態。同時,通過「嚼乾糧」、「啖雪片」、「臥氈房」等描寫,進一步加深了這種艱苦生活的感受。詩的後半部分,通過「獵陰山」、「鷹犬逐人轉」等場景,展現了邊疆人民的生活不僅僅是艱苦,還有着與自然鬥爭的勇氣和堅韌。最後,「忽有使臣來,宣賜尚方膳」則帶來了意外的轉機,暗示了皇恩浩蕩,爲這幅艱苦的畫面帶來了一線希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邊疆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汪元量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雲子。度宗鹹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廷。宋亡,隨北去。後爲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爲詩慷慨有氣節,多紀國亡北徙事,後人推爲“詩史”。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