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山中友

峯迴徑轉雪嶔崟,隱者柴門費獨尋。 谷口斷雲遮草屋,樓頭斜照隔楓林。 黃金買貴交遊絕,白首窮經歲月深。 明發分襟兩相憶,那堪寥落動愁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峯迴徑轉:山峯曲折,小路蜿蜒。
  • 雪嶔崟(xue qīn yín):山高而險峻,被雪覆蓋。
  • 隱者:隱居的人。
  • 柴門:用樹枝編成的門,指簡陋的門戶。
  • 費獨尋:費力地獨自尋找。
  • 谷口:山谷的入口。
  • 斷雲:斷續的雲。
  • 草屋:用草搭建的簡陋房屋。
  • 樓頭:樓上。
  • 斜照:斜陽。
  • 楓林:楓樹叢生的林地。
  • 黃金買貴:用黃金來衡量珍貴,這裏指珍貴的友情。
  • 交遊絕:交往斷絕。
  • 白首窮經:頭髮白了還在鑽研經書,指年老仍在學習。
  • 歲月深:歲月長久。
  • 明發:明早。
  • 分襟:分別。
  • 寥落:寂寞,冷落。
  • 動愁心:觸動憂愁的心情。

翻譯

山峯曲折,小路蜿蜒,雪覆蓋着險峻的山嶺,我費力地獨自尋找隱者的簡陋門戶。山谷的入口處,斷續的雲遮擋着草屋,樓上的斜陽透過楓樹林照進來。用黃金來衡量珍貴的友情,如今交往已經斷絕,頭髮白了還在鑽研經書,歲月如此長久。明早我們就要分別,彼此相憶,那寂寞冷落的情景怎能不觸動我的憂愁心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山中隱居的景象,通過「峯迴徑轉」、「雪嶔崟」等意象展現了山路的曲折和山勢的險峻。詩中「隱者柴門費獨尋」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也透露出尋找隱者的艱辛。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愁緒。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

李延興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繼本。李士贍子,少以詩名。順帝至正十七年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末兵亂,隱居不仕。河朔學者多從之,以師道尊於北方。入明,曾出典淶水、永清縣學。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