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舟中即事
烏溪出閘催雙櫓,急趁回潮下黃浦。午前期到上洋城,生怕潮來近亭午。
夜潮已落岸痕高,風捲浪花翻雪滷。渡頭趁渡人如雞,水行泥行亦良苦。
西岸衝波遠入村,東岸涌沙作林圃。岸上居民無定蹤,頗怪潮行無定所。
吾年五十游上洋,今歲重來五十五。豈無玉雪美少年,向來一揖成千古。
亦有鴟張萬石家,勢去一朝無寸土。噫籲嘻,人生幻化若浮雲,陵谷變遷何足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烏谿: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牐:水牐,用於控制水流的設施。
- 櫓:船槳,用於劃船。
- 廻潮:潮水退去後再次上漲。
- 黃浦:即黃浦江,上海的一條主要河流。
- 上洋城:指上海。
- 潮來:潮水上漲。
- 亭午:正午時分。
- 雪鹵:形容浪花如雪般潔白。
- 泥行:在泥濘中行走。
- 林圃:種植樹木的園地。
- 定蹤:固定的住所或行蹤。
- 玉雪美少年:形容年輕貌美的人。
- 一揖:古代的一種禮節,即鞠躬。
- 千古:永遠,指時間長久。
- 鴟張:形容家業或勢力擴張。
- 萬石家:指家財萬貫的大戶人家。
- 寸土:極小的土地。
- 幻化:變化無常。
- 浮雲:比喻事物變化無常,不可捉摸。
- 陵穀變遷: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繙譯
從烏谿的水牐出發,雙櫓急促劃動,趕在潮水廻漲前順流而下黃浦江。清晨之前必須到達上海城,生怕潮水在正午時分上漲。夜晚的潮水已退,岸邊的水痕高高顯露,風卷起浪花如雪般潔白。渡口上等待渡河的人群擁擠如雞群,無論是水路還是泥濘路都頗爲艱辛。西岸的水波遠流入村莊,東岸的沙地被沖刷成林園。岸上的居民沒有固定的住所,潮水的行蹤也頗爲怪異不定。我五十嵗時遊歷上海,今年重遊已是五十五嵗。雖然有年輕貌美的人,但一鞠躬之間已成千古。也有家財萬貫的大戶人家,一旦勢力消退便無寸土。唉,人生變化無常如浮雲,世事變遷又何足掛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乘舟遊歷上海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潮汐、風浪、渡口人群和岸邊景象的生動描寫,展現了旅途的艱辛和自然界的壯濶。詩中,作者借景抒懷,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深刻感慨。通過對比年輕與老去、富貴與衰敗,詩人抒發了對生命短暫和世事無常的哀思,躰現了元代文人對於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