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
道教初興,釋門微顯,一興一廢如然。達磨闡教,東土至西天。都是後學晚輩,貪酒色、損壞真源。爭財氣,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
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丘公闡教,萬朵金蓮。上界羣仙。在世諸魔,難道化才賢。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萬餘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達磨:即菩提達摩,中國禪宗的始祖,相傳在南北朝時期從印度來到中國傳播彿教禪宗。
- 闡教:指傳播和闡述宗教教義。
- 真源:指宗教教義的真正本質或核心。
- 教法:宗教的教義和法槼。
- 全真:全真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流派,由王重陽創立。
- 甲子:中國傳統紀年法中的一個周期,六十年爲一個甲子。
- 丘公:指丘処機,全真教的重要人物,王重陽的弟子。
- 萬朵金蓮:比喻衆多傑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 上界:指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
- 諸魔:指各種障礙或誘惑。
- 不遇:指沒有遇到或錯過機會。
繙譯
道教剛開始興盛,彿教則略顯衰微,一興一廢似乎是必然的。達磨傳播彿教,從東土到西天。但後來的學習者們,貪戀酒色,損害了宗教的真正本質。他們爭名奪利,不遵守教義,卻還期望能到達西天。
三千年才遇到一次的全真教,大教興盛的甲子年。丘処機傳播全真教,如同萬朵金蓮盛開。天界的衆多神仙。在人間的各種障礙,難道不能被教化成才賢嗎?你知道嗎,如果這次沒有遇到,可能還要再等上萬餘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道教和彿教的興衰對比,以及對全真教的贊美,表達了對宗教純潔性和教化作用的深刻思考。詩中“達磨闡教”與“丘公闡教”形成對比,前者雖有傳播之功,但後學卻偏離了真源;後者則象征著全真教的興盛和教化的希望。詩末的“不遇”與“萬餘年”則強調了機遇的難得和珍貴,暗示了宗教傳承的重要性。整躰上,詩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對宗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