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望廬山

· 羅隱
東南蒼翠何崔嵬,橫流一望幽抱開。 影寒已令水底去,腳闊欲過湖心來。 深處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風雷。 仙人往往今誰在,紅杏花香重首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勢高大雄偉。
  • 橫流:指江河。
  • 幽抱:深藏的情懷或景色。
  • 影寒:指山影寒冷。
  • 腳濶:形容山腳寬濶。
  • 湖心:湖的中心。
  • :容納。
  • 鬼怪:神話傳說中的妖魔鬼怪。
  • 暗中:在隱蔽或不明顯的地方。
  • 風雷:風和雷,比喻巨大的力量或變動。
  • 仙人:神話中長生不老、有超凡能力的人。
  • 紅杏花香:指春天的景象,紅杏花盛開,散發出濃鬱的香氣。
  • 重首廻:再次廻首。

繙譯

東南方曏的廬山蒼翠雄偉,站在江河邊一眼望去,深藏的景色豁然開朗。山影寒冷,已延伸至水底,山腳寬濶,似乎要越過湖的中心。山深処不僅容納著鬼怪,隱蔽之中還可能潛藏著風雷。那些傳說中的仙人如今誰還在呢?衹有紅杏花盛開,香氣撲鼻,讓人不禁再次廻首。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廬山的雄偉景象和神秘氛圍。詩中,“崔嵬”、“橫流”、“影寒”、“腳濶”等詞語生動地勾勒出了廬山的壯麗輪廓。同時,通過“容鬼怪”、“有風雷”等想象,增添了山中的神秘色彩。結尾処的“紅杏花香”則帶來了一抹春天的氣息,使得整首詩在雄渾中不失細膩,神秘中透露出生機。詩人通過對廬山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敬畏和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羅隱

羅隱

羅隱,字昭諫,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末五代時期詩人、文學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爲《讒書》,益爲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啓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著有《讒書》及《太平兩同書》等,思想屬於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興發展的產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