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戒寒

蕭颯清風至,悠然發思端。 入林翻別葉,繞樹敗紅蘭。 曉拂輕霜度,宵分遠籟攢。 稍依簾隙靜,遍覺坐隅寒。 乍逐驚蓬振,偏催急漏殘。 遙知洞庭水,此夕起波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颯(xiāo sà):形容風聲或景色淒涼。
  • 思端:思緒的起始。
  • :翻動。
  • 別葉:落葉。
  • 紅蘭:紅色的蘭花。
  • 宵分:夜半。
  • 遠籟(lài):遠處的自然聲音。
  • (cuán):聚集。
  • 坐隅:坐處的角落。
  • 驚蓬:被風吹動的蓬草。
  • 急漏:急促的漏聲,指時間的流逝。
  • 洞庭水:洞庭湖的水。

翻譯

淒涼的風聲突然響起,引發了我的思緒。 風穿過樹林,翻動着落葉,繞着樹枝摧毀了紅色的蘭花。 清晨輕輕拂過霜花,夜晚時分遠處的自然聲音聚集。 稍微靠近簾子的縫隙,便感覺到坐處的角落變得寒冷。 風突然追逐着被吹動的蓬草,急促地催促着時間的流逝。 遠遠地想象着洞庭湖的水,今晚似乎起了波瀾。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清風帶來的秋意,表達了詩人對季節變化的敏感和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感受。詩中「蕭颯清風至」一句,即以風聲的淒涼開篇,引出後續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通過對「別葉」、「紅蘭」的描繪,詩人展現了秋風對自然界的深刻影響。後文通過「遠籟攢」、「坐隅寒」等細節,進一步加深了秋夜的寂靜與寒意。結尾的「洞庭水,此夕起波瀾」則巧妙地以洞庭湖的波瀾暗喻詩人內心的波動,使得整首詩不僅是對自然景色的描寫,更是對內心情感的抒發。

無名氏

唐代佚名作者的統稱。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