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二首

嫋嫋東風吹水國,金鴉影暖南山北。 蒲抽小劍割湘波,柳拂長眉舞春色。 白銅堤下煙蒼蒼,林端細蕊參差香。 綠桑枝下見桃葉,回看青雲空斷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嫋嫋(niǎo niǎo):形容風輕柔而連續。
  • 水國:指水域廣闊的地方,這裏指江南水鄉。
  • 金鴉:指太陽,因其光芒似金,又似烏鴉。
  • 南山:泛指南方的山。
  • :一種水生植物,葉子細長。
  • 小劍:比喻蒲葉的形狀。
  • 湘波:指湘江的水波。
  • 白銅堤:可能是指用白銅裝飾的堤岸,也可能是詩人的藝術想象。
  • 蒼蒼:形容煙霧或景色朦朧的樣子。
  • 細蕊:指花蕊,花朵的中心部分。
  • 參差(cēn cī):形容不齊的樣子。
  • 綠桑:綠色的桑樹。
  • 桃葉:桃樹的葉子。
  • 青雲:比喻高遠的志向或理想。

翻譯

東風輕柔地吹拂着江南水鄉,太陽的影子溫暖地照耀在南山之北。蒲草的葉子像小劍一樣劃過湘江的水波,柳枝輕拂着長眉,舞動着春天的色彩。白銅堤下的煙霧朦朧,樹林頂端的花蕊散發着參差不齊的香氣。綠桑樹枝下可以看到桃葉,回頭望向那高遠的青雲,不禁感到心碎。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通過「嫋嫋東風」、「金鴉影暖」等自然元素,傳達出春天的溫暖與生機。詩中「蒲抽小劍割湘波,柳拂長眉舞春色」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形象地展現了蒲草和柳枝在春風中的動態美。後兩句「白銅堤下煙蒼蒼,林端細蕊參差香」則通過朦朧的煙霧和參差的花香,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春日氛圍。結尾的「綠桑枝下見桃葉,回看青雲空斷腸」則帶有一種淡淡的哀愁,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遠大理想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和詩人的情感。

無名氏

唐代佚名作者的統稱。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