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泰山

· 乃賢
芙蓉拔地白雲晴,七十二峯相對青。 紫鳳中霄扶翠閣,金烏半夜浴滄溟。 懸崖芝草承甘露,溜雨鬆根長茯苓。 四海承平天子聖,會看封禪動山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芙蓉:這裏指泰山。
  • 七十二峯:泰山的衆多山峯。
  • 紫鳳:傳說中的神鳥,這裏比喻泰山的壯麗。
  • 中霄:天空的中央。
  • 扶翠閣:指山中的樓閣,翠色環繞。
  • 金烏:太陽的別稱。
  • 半夜:這裏指深夜。
  • :比喻太陽從海面升起。
  • 滄溟:大海。
  • 懸崖芝草:生長在懸崖上的靈芝草。
  • 承甘露:受到天降的甘露滋潤。
  • 溜雨:細雨。
  • 茯苓:一種藥材,這裏指松樹根部生長的茯苓。
  • 四海承平:天下太平。
  • 天子聖:皇帝英明。
  • 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
  • 動山靈:使山神感動。

翻譯

泰山如芙蓉般拔地而起,晴朗的天空中白雲飄渺,七十二座山峯青翠相對。紫鳳般的山峯直插雲霄,環繞着翠色的樓閣,金烏在深夜從大海中升起。懸崖上的靈芝草受到天降甘露的滋潤,細雨中松樹根部生長着茯苓。天下太平,皇帝英明,將會看到封禪大典感動山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泰山的壯麗景色和神祕氣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泰山的雄偉與神聖。詩中「芙蓉拔地」、「紫鳳中霄」等比喻形象生動,表達了作者對泰山的崇敬之情。結尾提到「封禪動山靈」,暗示了泰山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帝王封禪的莊嚴與神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泰山的自然美景和歷史文化價值。

乃賢

元南陽人,字易之,葛邏祿氏。不喜祿仕,能文,長於歌詩。時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人目爲江南三絕。順帝至正間,以薦爲翰林編修。有《金臺集》、《海雲清嘯集》。 ► 2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