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東風 · 雙調 · 咫尺的天南地北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着餞行杯,眼閣着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捨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拼音

譯文

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南地北遠遠分離,轉瞬間花好月圓的歡聚就變成月缺花飛的悲悽。手拿着餞行的酒杯,眼含着惜別的淚水。剛說一聲“保重身體”,心中悲痛極了教人難以割捨。“好好地去吧,祝願你前程萬里!”

注釋

咫尺:形容距離近,此處借指情人的親近。咫,八寸。 月缺花飛:古人常用“花好月圓”來比喻親人團聚的歡娛,“月缺花飛”與之相對,用以比喻離別的悽苦。 閣:同“擱”,放置,這裏指含着。 將息:養息、休息,調養身體。 痛煞煞:非常悲痛。 好去者:好好地去吧。

這是一支爲表現離愁別緒而作的小令,描寫餞行話別之際的兩情依依,可以說一首聲情並茂的用散曲寫就的“長亭送別”。 起首兩句從時空的角度極寫離別瞬間的悲哀,空靈灑脫,以虛帶實,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調。三、四句以對句的形式具體寫女主人公的送別,充實一、二句的內涵。最後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別之語的同時,突出其複雜的心理變化,極其本色地表達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態。整個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別女子時而含蓄時而坦率的情感,刻畫出一個聲淚俱下,依依不捨的癡情女子形象。 此曲寫送別,語言明白如話,感情真摯動人。它入手即總攝離別時的感受,首兩句對偶句,很能表現離別者內心的痛苦,情緒的凝重。跟着寫送行的場面,餞行的女子,手上端着酒杯,眼裏盈盈珠淚。“閣着”兩字,刻畫出強忍眼淚的神態。後幾句着重寫臨別贈言的場面:她剛剛對離人說了聲保重將息,便心如刀割,再也說不下去了。畢竟,她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不願意讓所愛的人在離別的時刻增加痛苦,於是,她顯得很爽朗,很自然,用一句美好的祝願代替千言萬語。而寫她強顏歡笑,很能深一步揭示她內心的痛苦。 我國寫戀人送別的詩詞,如韋莊的《女冠子》“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柳永的《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皆刻畫入微。這首《沉醉東風·咫尺的天南地北》在刻畫入微處,與上面兩詞相埒,而真率透徹則過之。

賞析

起首兩句從時間,地點的兩方面極寫離別瞬間的悲哀,空靈灑脫,以虛帶實,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調。三、四句以對句的形式具體寫女主人公的送別,充實一、二句的內涵。最後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別之語的同時,突出其複雜的心理變化,極其本色地表達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態。整個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別女子時而含蓄時而坦率的情感,刻畫出一個聲淚俱下,依依不捨的癡情女子形象。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