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避地:躲避戰亂之地。
- 東鄞:地名,今浙江甯波市鄞州區。
- 郭外:城外。
- 齋閣:書房。
- 輿:車。
- 烽火:戰爭的菸火。
- 海錯:海味,指各種海鮮。
- 餽:贈送。
- 鱸魚:一種美味的魚。
繙譯
我躲避戰亂,居住在東鄞城外的郊區,家中沒有書房,出門也沒有車馬。 滿眼都是雲霧繚繞的山景,如同觀賞一幅畫卷,連年戰火不斷,最近才收到遠方親友的書信。 久坐之後,我頗能品味各種海味,與深交的朋友相聚,常感他們贈送的美味鱸魚。 我們頻繁地討論文學,希望常來常往,但清靜的門庭卻少有客人到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戰亂時期的生活狀態和心境。通過“避地”、“烽火”等詞語,反映了時代的動蕩不安。詩中“雲山滿眼常觀畫”一句,以自然美景對比戰亂的殘酷,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的曏往。後文提及與友人的交往和文學討論,展現了即使在睏境中,作者仍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在亂世中堅守清高與追求的情懷。
月魯不花
元蒙古遜都思氏,字彥明。順帝元統元年進士。授將仕郎、台州路錄事司達魯花赤。建孔子廟,延儒士爲師,以教後進。歷監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納之。升吏部侍郎,銓選於江浙,時稱其公允。除吏部尚書,遷大都路達魯花赤,以剛正稱。後拜江南行御史臺中丞,既而除浙西肅政廉訪使。以地爲張士誠所有,避往慶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諡忠肅。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