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圭峯: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形狀像圭的山峯。
- 蘇長公:指蘇軾,因其字子瞻,又號東坡居士,故稱蘇長公。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薄遊:短暫的遊歷。
- 象外:超然物外的境界。
- 淹留:停留,逗留。
- 石枕:石頭製成的枕頭。
- 和雲臥:與雲一起躺臥,形容高遠超脫。
- 巖畔:山岩旁邊。
- 山茶:一種常綠灌木,花大而美,常見於山野。
- 帶雨收:指山茶花在雨後顯得更加嬌豔。
- 舊主:原來的主人。
- 疏林:稀疏的樹林。
- 晴色:晴朗的天色。
- 新秋:初秋。
- 坡仙:指蘇軾,因其文才出衆,被尊稱爲「坡仙」。
- 題詠:題詩吟詠。
- 殘剝:殘缺剝落。
- 詞客:指詩人或文人。
- 登臨:登山臨水,指遊覽山水。
- 誦未休:不斷地吟誦。
翻譯
我早已厭倦了世俗的紛擾,短暫的遊歷,來到這超然物外的圭峯,願意停留下來。溪邊的石枕上,我與雲一起躺臥,山岩旁的山茶花在雨後顯得更加嬌豔。古老的寺廟和年老的僧人已非昔日的主人,稀疏的樹林在晴朗的天色下迎來了初秋。蘇軾的題詩已經殘缺剝落,但詩人們仍然不斷地吟誦,登上此地,緬懷他的詩篇。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然山水的嚮往。詩中,「久向風塵厭薄遊」一句,直接抒發了詩人對紛擾世界的厭倦之情。隨後,詩人通過「象外且淹留」、「石枕和雲臥」等意象,描繪了一個超脫塵世的理想境界,表達了對自然寧靜生活的渴望。詩的結尾提到蘇軾的題詠殘剝,但詞客們仍不斷吟誦,顯示了蘇軾詩歌的不朽魅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蘇軾的敬仰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山水田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