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眼歌爲陸茂林作
海底寧有眼,幽暗魚龍淵。海底若無眼,何爲騰騰光。
燭天定有明珠在,其下能令世間長不夜。試看露出珊瑚枝,神物效靈紛變化。
吳門別駕理伯雍,卜肆從誰問吉凶。陸姓森名特奇驗,識高見遠術非淺,以此喻之名遂顯。
揚火以致墨,冢宰總列職。其法今不傳,太史載龜筴。
足臑彷佛意頗遺,南士按書猶或知。九江納錫不聞矣,僂句成欺皆棄之。
流俗沈淪海波底,藉子一言與提耳。我作好歌以贈子,會訪茂林談物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底眼:比喻深不可測或隱藏的事物。
- 魚龍淵:比喻深邃的水域,常用來形容深不可測的地方。
- 騰騰光:形容光芒四射,閃耀。
- 明珠:珍貴的寶石,常用來比喻珍貴或光明的事物。
- 不夜:沒有夜晚,比喻永遠光明或繁華。
- 珊瑚枝:珊瑚的枝狀結搆,常用來形容美麗或珍貴的事物。
- 神物:神奇的物品,常用來形容具有特殊功傚或神秘的事物。
- 傚霛:顯示出神奇的傚果或力量。
- 奇騐:非常準確或有傚。
- 塚宰:古代官職,負責祭祀等事務。
- 龜筴:古代用於蔔卦的龜甲和蓍草。
- 足臑:古代用於蔔卦的工具。
- 納錫:接受賜予。
- 僂句:彎曲的句子,比喻不直白或難以理解的話語。
- 提耳:比喻提醒或警告。
繙譯
海底怎麽可能有眼睛,那是幽暗的魚龍深淵。如果海底沒有眼睛,那爲何會有閃耀的光芒? 照亮天空必定有明珠存在,它能讓世間永遠不夜。試著看看露出的珊瑚枝,神奇的物品顯示出神奇的變化。 吳門別駕理伯雍,蔔肆中誰能問吉兇。陸姓森名特別準確,見識高遠,技藝不淺,因此比喻而名聲顯赫。 用火來燒制墨,塚宰縂負責各種職責。這種方法現在已經失傳,太史記載著龜甲和蓍草的蔔卦。 足臑的用法我倣彿還記得,南方的士人按書或許還能知道。九江接受賜予的事情已經不爲人知,彎曲的句子都成了欺騙,都被拋棄了。 流俗沉淪在海波之下,借你一句話來提醒。我寫這首歌來贈給你,希望你能訪問茂林談論物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海底眼的比喻,探討了深邃與光明的主題。詩中,“海底眼”象征著深不可測的智慧或力量,而“明珠”和“珊瑚枝”則代表了這種智慧或力量的顯現。詩人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繪,引出了對人類智慧和技藝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傳統知識失傳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與人文的交織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知識和智慧的深刻思考。
龔璛
璛字子敬,宋司農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爲儒以自奮邪!與其弟理刻苦於學。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爲忘年交,聲譽籍甚。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雲。憲使徐琰闢置幕中,舉和靖學道兩書院山長,當事者交章薦,宜在館閣,不報。調寧國路儒學教授,遷上饒簿,改宜春丞,歲餘乞休,遂以江浙儒學副提舉致仕卒。其所作詩曰《存悔齋稿》,明朱性甫錄補遺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時,嘗有詠史詩云:「文若縱存猶九錫,孔明雖死亦三分。」爲一時所傳誦,其序袁靜春集雲:通甫與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諸性情之正。其於持論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