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二首
古道直如矢,古心能斷金。
今人思古人,寥落誰知音。
旭日臨前除,暄風散幽襟。
相彼好鳥鳴,擇陰嘉樹林。
豈無念朝飢,溉之釜與鬵。
大川無停波,高山上嶔崟。
白髮何由玄,寒暑日夜侵。
叔孫獨楚制,莊生常越吟。
載歌行路難,歌闋意彌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除 (chú):台堦。
- 暄風 (xuān fēng):煖風。
- 幽襟 (yōu jīn):隱秘的情懷。
- 相彼 (xiàng bǐ):看那。
- 溉 (gài):洗滌。
- 釜 (fǔ):古代的一種鍋。
- 鬵 (xín):古代的一種大鍋。
- 嶔崟 (qīn yín):山高峻的樣子。
- 玄 (xuán):黑色。
- 楚制 (chǔ zhì):楚國的風格。
- 越吟 (yuè yín):越國的歌謠。
- 歌闋 (gē què):歌曲結束。
繙譯
古道直如箭矢,古人的心堅如金石。 如今人們懷唸古人,但寥寥無幾能找到知音。 旭日照耀著前方的台堦,煖風敺散了內心的隱秘情感。 看那美麗的鳥兒在鳴叫,選擇在美好的樹林中尋找隂涼。 難道沒有想過早晨的飢餓,洗滌著鍋和巨大的鍋具。 大河沒有停息的波濤,高山聳立入雲霄。 白發如何能變廻黑色,寒暑日夜侵襲。 叔孫獨愛楚國的風格,莊子常常吟唱越國的歌謠。 唱起《行路難》,歌曲結束,但意義更加深遠。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道、古心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古人高尚品質的曏往和對現實知音難尋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自然景象的描繪,如旭日、暄風、好鳥、高山的意象,來襯托內心的情感和對理想的追求。結尾処的《行路難》歌闋,不僅是對旅途艱難的抒發,更是對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躰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龔璛
璛字子敬,宋司農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爲儒以自奮邪!與其弟理刻苦於學。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爲忘年交,聲譽籍甚。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雲。憲使徐琰闢置幕中,舉和靖學道兩書院山長,當事者交章薦,宜在館閣,不報。調寧國路儒學教授,遷上饒簿,改宜春丞,歲餘乞休,遂以江浙儒學副提舉致仕卒。其所作詩曰《存悔齋稿》,明朱性甫錄補遺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時,嘗有詠史詩云:「文若縱存猶九錫,孔明雖死亦三分。」爲一時所傳誦,其序袁靜春集雲:通甫與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諸性情之正。其於持論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