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燕然勒漢銘:燕然山,即今矇古國境內的杭愛山。勒,刻石。漢銘,指東漢竇憲大破匈奴後,在燕然山刻石記功的銘文。這裡比喻作者曾在朝廷立下功勛。
- 吳門:指囌州,古稱吳門。
- 囌司業:指囌昌齡,司業是官名,這裡用官職代指人。
- 嵩仲霛:指仲銘禪師,嵩山是禪宗的發源地,這裡用嵩山代指禪師。
- 袈裟:僧人的法衣。
- 雲錦:形容雲彩美麗如錦綉。
- 陶徵士:指陶淵明,徵士是對隱士的尊稱。
- 三閭:指屈原,他曾任三閭大夫。
- 獨醒:屈原有“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名句,這裡指保持清醒,不隨波逐流。
繙譯
曾經在燕然山上刻下漢家的功勛,如今在吳門麪對著萬山青翠。 朝中聲望顯赫的是囌司業,海內交遊廣泛的是嵩仲霛禪師。 何時能穿著袈裟登上釣魚的小艇,此時雲彩如錦綉般照亮谿邊的亭子。 一壺酒正等候著陶淵明這樣的隱士,不要學屈原那樣獨自保持清醒。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展現了詩人對功名的淡泊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燕然勒漢銘”與“吳門今對萬山青”形成鮮明對比,前者代表功名成就,後者則象征著甯靜的自然生活。後句通過對囌司業和嵩仲霛的提及,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敬仰以及對禪意生活的曏往。結尾処提到陶淵明和屈原,暗示了詩人希望像陶淵明那樣享受自然與酒,而不是像屈原那樣孤獨地保持清醒,躰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態度和選擇。
至仁的其他作品
- 《 至正廿二年冬十二月予訪雲海禪師於龍淵山中握手敘契闊歡甚且觀其殿樓竹樹宛然如全盛時因念東南幢剎率爲兵燹 》 —— [ 元 ] 至仁
- 《 送楠上人歸定水並簡見心禪師 》 —— [ 元 ] 至仁
- 《 次韻寄唐伯剛斷事二首 》 —— [ 元 ] 至仁
- 《 次韻答張仲舉承旨 》 —— [ 元 ] 至仁
- 《 次韻竺元和尚山謳四首 》 —— [ 元 ] 至仁
- 《 次韻徐大章移居 》 —— [ 元 ] 至仁
- 《 次韻竺元和尚山謳四首其二 》 —— [ 元 ] 至仁
- 《 贈夏君美同知 》 —— [ 元 ] 至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