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歌
北邙山高雲嵯峨,山前日日聞輓歌。千金買穴望卿相,不道洛陽人葬多。
長安歸來錦衣客,昨日城南起新宅。雕闌華礎滿前楹,盡是當年墓邊石。
墓邊野老鬢如絲,自言曾見築墳時。轉頭石馬臥荊棘,白楊蕭瑟秋風悲。
白日西流水東逝,眼見君家葬三世。舊時隧道盡爲田,新墳苦作千年計。
寄語洛陽諸少年,對酒莫惜黃金錢。縱有穹碑勒勳業,文章誇靡誰能傳。
君不見履道坊中白太傅,留客高堂醉歌舞。至今三月看花人,載酒去澆墳上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北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古代多有王公貴族葬於此。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勢高峻。
- 輓歌:哀悼死者的歌。
- 千金買穴:指花費巨資購買墓地。
- 雕闌華礎:雕花的欄杆和華麗的柱礎,形容建築的豪華。
- 前楹:前面的柱子。
- 石馬:墓前的石雕馬。
- 白楊:一種常見的墓地樹木,因風聲蕭瑟,常用來象徵哀思。
- 三世:指三代人。
- 隧道:墓道。
- 穹碑:高大的石碑。
- 履道坊:洛陽的一個地名。
- 白太傅:指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任太子少傅。
- 載酒:帶着酒。
翻譯
北邙山高聳入雲,山前每天都傳來哀悼的輓歌。有人花費千金購買墓地,期望埋葬的是顯赫的卿相,卻不知洛陽人葬得如此之多。
那些從長安歸來的錦衣客,昨天在城南建起了新宅。雕花的欄杆和華麗的柱礎佈滿前庭,這些竟都是當年墓邊的石頭。
墓邊的野老頭髮如絲,自稱曾見過築墳的時光。轉眼間石馬倒在荊棘中,白楊在秋風中蕭瑟悲鳴。
白日西沉,流水東逝,眼見君家三代人相繼葬於此。舊時的墓道已成田地,新墳卻苦苦作着千年的打算。
寄語洛陽的年輕人們,對酒時不要吝惜黃金錢。即使有高大的石碑記錄功勳,那些浮華的文字又有誰能流傳。
你不見履道坊中的白太傅,留客高堂,醉心歌舞。至今三月,看花的人們,帶着酒去澆灌墳上的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北邙山的描繪,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世事的變遷。詩中,「千金買穴」與「墓邊石」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權貴們對身後事的執着與現實的殘酷。白楊、石馬等意象加深了詩的哀愁氛圍,而白太傅的醉歌舞則映射出人生短暫的歡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