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報德

陳世凋亡後,仁祠識舊山。 帝鄉喬木在,空見白雲還。 雙塔寒林外,三陵暮雨間。 此中難戰勝,君獨啓禪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仁祠:指佛教寺廟。
  • 帝鄉:指帝王的故鄉或指京城。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三陵:指三座陵墓,具體指哪三座陵墓不詳,可能指歷史上的重要陵墓。
  • 禪關:指禪宗的修行之門,也比喻領悟禪理的難關。

翻譯

在陳朝滅亡之後,只有那座古老的寺廟還記得這座山。京城的高大樹木依舊聳立,卻只能見到白雲悠悠歸來。寒冷的林外矗立着兩座塔,三座陵墓在暮雨中若隱若現。這裏的禪理難以完全領悟,只有你能開啓那扇禪修之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陳朝滅亡後的景象,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禪宗修行的嚮往。詩中,「仁祠識舊山」一句,既表達了對歷史的懷念,又暗示了禪宗的永恆。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烘托出禪修的艱辛與不易,而「君獨啓禪關」則突出了主人公在禪修道路上的獨特地位和能力。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禪宗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