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山上峯和顏使君真卿袁侍御五韻賦得印字仍期明日登開元寺樓之會

道情寄遠嶽,放曠臨千仞。 香路延絳騶,華泉寫金印。 日欹諸天近,雨過三華潤。 留客雲外心,忘機鬆中韻。 靈嘉早晚期,爲布東山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杼山:山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內。
  • 顏使君真卿:指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曾任湖州刺史。
  • 袁侍御:袁姓的侍御史,唐代官職名。
  • 五韻:指五言詩的韻律。
  • 賦得印字:以「印」字爲韻創作詩。
  • 開元寺:寺名,在湖州。
  • 道情:修道之情,指超脫世俗的情感。
  • 放曠:心胸開闊,不拘小節。
  • 千仞:形容山峯極高。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香路:指通往寺廟的道路,因常有香客而得名。
  • 絳騶:穿着紅色衣服的侍從,指顏真卿的隨從。
  • 華泉:美麗的泉水。
  • 金印:金質的印章,這裏可能指詩中提到的「印」字。
  • 日欹:太陽偏斜。欹,傾斜。
  • 諸天:佛教用語,指天界。
  • 三華:指三種精華,這裏可能指雨後的景象。
  • 留客:挽留客人。
  • 雲外心:超脫塵世的心境。
  • 忘機:忘卻機巧之心,指心境寧靜,不計較得失。
  • 鬆中韻:松樹的韻味,指松樹的堅韌和長壽。
  • 靈嘉:美好的預兆。
  • 東山:山名,這裏可能指隱居之地。

翻譯

修道之情寄託於遙遠的山嶽,心胸開闊地俯瞰着千仞高峯。 香客之路延伸着紅色侍從的身影,美麗的泉水映照着金質的印章。 太陽偏斜,彷彿更接近天界,雨過之後,三種精華更加潤澤。 挽留客人,心懷超脫塵世之情,忘卻機巧,感受松樹的韻味。 美好的預兆早晚會到來,爲東山之信佈下希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皎然與顏真卿、袁侍御在杼山上賦詩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詩中「道情寄遠嶽,放曠臨千仞」展現了詩人高遠的志向和開闊的胸襟。「香路延絳騶,華泉寫金印」則通過具體的景象,描繪了寺廟的寧靜與莊嚴。後幾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脫,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唐代詩歌的高超藝術成就。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