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薛員外誼見戲一首

方知正始作,麗掩碧雲詩。 文彩盈懷袖,風規發詠思。 遺弓逢大敵,摩壘怯偏師。 頻有移書讓,多慚系組遲。 淺才迂且拙,虛譽喜還疑。 猶倚披沙鑑,長歌向子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方知:才知道。
  • 正始作:指正始文學,魏晉時期的文學流派。
  • 麗掩:美麗掩蓋。
  • 碧雲詩:美麗的詩句。
  • 文彩:文采,指文章的辭藻。
  • 盈懷袖:充滿胸懷和衣袖,形容文采豐富。
  • 風規:風格規範。
  • 詠思:吟詠思考。
  • 遺弓:遺失的弓,比喻失去的機會或才能。
  • 大敵:強大的敵人。
  • 摩壘:摩擦、觸碰。
  • 偏師:輔助部隊,這裏指自己的能力不足。
  • 移書讓:轉移書信,表示謙讓。
  • 系組遲:繫上組帶(官職的象徵)遲緩,指升遷緩慢。
  • 淺才:才學淺薄。
  • 迂且拙:迂腐而且笨拙。
  • 虛譽:虛假的聲譽。
  • 喜還疑:既喜歡又懷疑。
  • 披沙鑑:披沙揀金,比喻從衆多事物中挑選出精華。
  • 長歌:長篇的詩歌。
  • 子期:人名,可能是指作者的朋友或同道。

翻譯

才知道,正始文學的作品,其美麗掩蓋了碧雲般的詩句。文采豐富,充滿胸懷和衣袖,風格規範激發了吟詠思考。遺失的弓遇到了強大的敵人,摩擦觸碰時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頻繁地轉移書信表示謙讓,多次因爲升遷緩慢而感到慚愧。才學淺薄,迂腐而且笨拙,虛假的聲譽讓人既喜歡又懷疑。仍然依靠披沙揀金的能力,長篇詩歌向子期表達。

賞析

這首詩是皎然對薛員外誼的迴應,詩中表達了對正始文學的讚美,同時也透露出自己才學不足的自謙之情。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遺弓逢大敵」、「披沙鑑」,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想象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詩人的文學追求,也體現了其謙遜的人格魅力。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