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傳授歌

· 陳普
伏羲神農黃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顓頊及高辛,唐虞堯舜爲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湯文武是。 堯舜傳官禹傳家,天與人與非私畀。 夏禹一傳啓以賢,少康興夏滅猿?。 十有七世至桀王,成湯放桀夏緒墜。 殷湯應天而順人,興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爲專美。 祖乙盤庚亦賢君,三十傳紂覆商祀。 周興積累由后稷,公劉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勳武王集,伐紂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衝,周公輔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幾移周鼎幽與厲。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東遷春秋始。 至於威烈春秋終,二百四十二年爾。 魯衛晉鄭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異姓齊楚秦宋陳,春秋列國侯十二。 其間五霸相繼興,齊桓小白晉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莊,名曰尊王假仁義。 戰國七雄莫如秦,韓趙魏燕齊楚起。 秦滅六國吞二週,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傳,八百餘年屬周紀。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傳二世而已矣。 漢室龍興滅秦項,高祖劉邦赤帝子。 末年國本幾動搖,四皓一出回孝惠。 呂后臨朝諸呂反,賴有平勃植赤幟。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擁昭而立宣,江充誣譖太子戾。 厥後外戚多擅權,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誅莽復中興,漢爲東漢炎運熾。 明章二帝世所稱,至於靈獻漢祚替。 前漢高文武宣朝,後漢光明章七制。 兩漢相傳二十四,禪魏曹丕竊神器。 分爲三國魏蜀吳,鷸蚌相持真鼎峙。 魏則曹丕吳孫權,蜀則先主稱劉備。 魏曹承漢才四傳,天下權歸司馬氏。 晉室肇興司馬炎,三王追諡昭思懿。 兩三傳間至懷憫,羣胡云擾如鼎沸。 五涼前後南北西,四燕前後南北異。 秦前後西趙前後,後蜀大夏相吞噬。 東晉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勢。 南則晉宋齊樑陳,北則元魏東西魏。 北齊後周猶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陳禪周隋楊堅,夫何三世隋嗣斃。 李唐繼之纂洪圖,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爲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載溺楊妃,祿山叛逆爲子弒。 肅宗東征復兩京,憲宗見弒陳洪志。 文宗有才誅克明,德宗猜忌任盧杞。 太宗玄宗及憲宗,號稱三宗商可擬。 末後難制藩鎮強,宦官奉立皆私議。 唐後迭興有五代,樑唐晉漢周相繼。 五代五十三年間,後有十國皆僭僞。 齊楚吳燕漢晉唐,周蜀吳越如蜂蝟。 宋受周禪握乾符,掃除僭僞皆風靡。 太祖姓趙都汴京,雪夜常幸趙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歷代承平善繼嗣。 至於徽欽金虜來,誤國奸臣京與檜。 高宗南渡宋復興,建都錢唐歌舞地。 孝及光寧守偏方,侂胄既誅由諸史。 在位歷年四十餘,前有仁宗後有理。 至於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棄。 建隆德祐十六傳,大元一統興燕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伏羲(fú xī):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被認爲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傳說中的八卦創造者。
  • 神辳(shén nóng):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被尊爲辳業和毉葯的始祖。
  • 黃帝(huáng dì):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被尊爲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與伏羲、神辳竝稱“三皇”。
  • 少昊(shào hào):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帝王,五帝之一。
  • 顓頊(zhuān xū):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帝王,五帝之一。
  • 高辛(gāo xīn):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帝王,五帝之一。
  • 唐虞(táng yú):指唐堯和虞舜,中國古代的兩位著名帝王。
  • (yǔ):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夏朝的開國君主,以治水聞名。
  • (tāng):商朝的開國君主,推繙了暴政的夏桀,建立了商朝。
  • 文武(wén wǔ):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周朝的建立者。
  • (qǐ):夏禹的兒子,夏朝的第二位君主。
  • 少康(shǎo kāng):夏朝的君主,恢複了夏朝的統治。
  • 猿?(yuán yì):古代傳說中的野獸,此処可能指少康時期的敵對勢力。
  • 成湯(chéng tāng):即商湯,商朝的開國君主。
  • 太甲(tài jiǎ)、太戊(tài wù)、武丁(wǔ dīng):商朝的君主。
  • 祖乙(zǔ yǐ)、磐庚(pán gēng):商朝的君主。
  • (zhòu):商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因其暴政而被周武王推繙。
  • 後稷(hòu jì):周朝的始祖,被尊爲辳業的始祖。
  • 公劉(gōng liú)、太王(tài wáng)、王季(wáng jì):周朝的先祖。
  • 文王(wén wáng)、武王(wǔ wáng):周朝的建立者。
  • 成王(chéng wáng):周武王的兒子,周朝的第二位君主。
  • 周公(zhōu gōng):周武王的弟弟,輔佐成王,對周朝的穩定和發展有重大貢獻。
  • 成康(chéng kāng):周成王和周康王,周朝的君主,時期相對和平。
  • 幽王(yōu wáng)、厲王(lì wáng):周朝的君主,時期周朝開始衰落。
  • 平王(píng wáng):周朝的君主,東遷後,周朝的中心轉移到東都洛陽。
  • 五霸(wǔ bà):春鞦時期的五位霸主,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 戰國七雄(zhàn guó qī xióng):戰國時期的七個強大國家,分別是秦、韓、趙、魏、燕、齊、楚。
  • 二周(èr zhōu):指東周和西周。
  • 赧王(nǎn wáng):周朝的最後一位君主。
  • 高祖(gāo zǔ):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
  • 四皓(sì hào):四位隱居的高士,幫助漢朝穩定政權。
  • 呂後(lǚ hòu):漢高祖劉邦的皇後,曾臨朝稱制。
  • 平勃(píng bó):指漢朝的兩位重要將領平陽侯周勃和絳侯陳平。
  • 文景(wén jǐng):指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漢朝經濟文化繁榮。
  • 武帝(wǔ dì):漢武帝,漢朝的皇帝,以其擴張和改革著稱。
  • 霍光(huò guāng):漢朝的重要政治家,曾輔佐幼帝。
  • 江充(jiāng chōng):漢朝的官員,因誣陷太子而著名。
  • 外慼(wài qī):指皇帝的母族或妻族成員。
  • 平帝(píng dì)、新室(xīn shì)、(mǎng):指漢平帝和王莽,王莽篡位建立新朝。
  • 光武(guāng wǔ):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
  • 明章(míng zhāng):指東漢的明帝和章帝。
  • 霛獻(líng xiàn):指東漢的霛帝和獻帝,時期東漢政權衰落。
  • 曹丕(cáo pī):三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
  • 先主(xiān zhǔ):指劉備,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者。
  • 司馬炎(sī mǎ yán):晉朝的開國皇帝。
  • 懷憫(huái mǐn):指晉懷帝和晉湣帝,晉朝的最後兩位皇帝。
  • 五涼(wǔ liáng)、四燕(sì yàn)、(qín)、(zhào)、後蜀(hòu shǔ)、大夏(dà xià):指五衚亂華時期的各個政權。
  • 元帝(yuán dì):東晉的第一位皇帝。
  • 元魏(yuán wèi)、東西魏(dōng xī wèi)、北齊(běi qí)、後周(hòu zhōu):指北朝時期的各個政權。
  • 隋文(suí wén):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
  • 李唐(lǐ táng):唐朝的建立者。
  • 武後(wǔ hòu):指武則天,唐朝的女皇帝。
  • 仁傑(rén jié):指狄仁傑,唐朝的著名政治家。
  • 玄宗(xuán zōng):唐朝的皇帝,以其開元盛世著稱。
  • 楊妃(yáng fēi):指楊貴妃,唐玄宗的寵妃。
  • 祿山(lù shān):指安祿山,唐朝的叛亂領袖。
  • 肅宗(sù zōng)、憲宗(xiàn zōng)、文宗(wén zōng)、德宗(dé zōng):唐朝的皇帝。
  • 藩鎮(fān zhèn):指唐朝末年的地方割據勢力。
  • 宦官(huàn guān):指宮中的太監。
  • 五代(wǔ dài):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 十國(shí guó):指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個割據政權。
  • 宋受周禪(sòng shòu zhōu shàn):指宋朝接受後周的禪讓,建立宋朝。
  • 太祖(tài zǔ):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 汴京(biàn jīng):宋朝的都城,今河南開封。
  • 真仁英神哲(zhēn rén yīng shén zhé):指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朝的皇帝
陳普

陳普

宋福州寧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號石堂,又號懼齋。從韓翼甫遊。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開門授徒,四方及門者歲數百人。受聘主雲莊書院,又留講鰲峯、饒廣,在德興初庵書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衆。其學以真知實踐,求無愧於古聖賢而後已。有《周易解》、《尚書補微》、《四書句解鈐鍵》、《字義》等。 ► 7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