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滄洲:指水邊之地,多用於指隱士的居所。
- 梅發:梅花開放。
- 月生波:月光照在波動的江面上。
- 屋角:屋檐的角落。
- 寒藤:寒冷季節的藤蔓。
- 掛蘿:藤蘿垂掛。
- 孤石:孤立的石頭。
- 隱林:隱藏在樹林中。
- 真似馬:形容石頭形狀像馬。
- 亂雲:雲朵紛亂。
- 渡水:雲朵在水中倒影,形容雲朵移動的樣子。
- 卻如鵝:形容雲朵的形狀或移動像鵝。
- 步隨野老:跟隨在野外的老人。
- 逢人少:遇到的人很少。
- 閒過:閒逛。
- 鄰家:鄰居的家。
- 有酒多:有很多酒。
- 轉憶:轉而想起。
- 淮南:地名,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區。
- 粳稻熟:粳稻成熟。
- 夜歸衝雨:夜晚回家時遇到雨。
- 借田蓑:借用農夫的蓑衣來遮雨。
翻譯
在水邊之地,梅花在月光下綻放,江面波光粼粼。屋檐角落,寒冷的藤蔓半掛着藤蘿。孤立的石頭隱藏在樹林中,形狀真像馬;紛亂的雲朵在水中倒影,移動的樣子卻像鵝。我跟隨在野外的老人,遇到的人很少;閒逛到鄰居家,那裏有很多酒。轉而想起淮南的粳稻已經成熟,夜晚回家時遇到雨,借用農夫的蓑衣來遮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富有詩意的田園風光。詩人通過對梅花、月光、江波、藤蘿、孤石和亂雲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一幅生動的自然畫卷。詩中「孤石隱林真似馬,亂雲渡水卻如鵝」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增強了詩的意象美。後兩句則通過野老、鄰家酒和淮南粳稻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家鄉的思念。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爲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劾奏丞相鐵木迭兒十罪,帝黜罷之。累拜御史中丞,持憲務存大體。終樞密副使。卒諡文貞。文章宏贍精核,以秦漢爲法,自成一家言。詩圓密清麗。嘗預修《英宗實錄》。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
馬祖常的其他作品
- 《 石田山居八首 》 —— [ 元 ] 馬祖常
- 《 送王參政上京奏選二首 》 —— [ 元 ] 馬祖常
- 《 禮部合化堂前後栽小松 》 —— [ 元 ] 馬祖常
- 《 趙中丞折枝圖 其四 山茶 》 —— [ 元 ] 馬祖常
- 《 和繼學郎中送友歸越中 》 —— [ 元 ] 馬祖常
- 《 息齋風竹圖道士華山隱得之命予賦之 》 —— [ 元 ] 馬祖常
- 《 蕭姓淵善鼓琴予嘗爲之作我思操今自和林歸再任巡徼之職於江南比行又求予詩遂爲賦漢銅馬式歌以送之 》 —— [ 元 ] 馬祖常
- 《 移梅四首 》 —— [ 元 ] 馬祖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