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旦日出遊
季春已一日,寒氣猶襲人。
齋中偷小暇,陌上追餘春。
金華古精廬,幾劫化微塵。
入門何所見,修竹出牆鄰。
迤北過崇明,殿閣何嶙峋。
山房閉不啓,俗客來輒嗔。
徐歸偃藤牀,息我定力勻。
殘書了一卷,古意含酸辛。
山芽聊止渴,起瀹石泉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季春:春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三月。
- 齋中:指書房或安靜的居所。
- 陌上:田間的小路。
- 餘春:春末。
- 精廬:精舍,指僧人或道士的修行之所。
- 修竹:修長的竹子。
- 迤北:向北延伸。
- 崇明:高大的建築物。
-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疊。
- 山房:山中的房屋,多指隱士或僧人的居所。
- 偃:仰臥,此處指躺下。
- 了:完成,結束。
- 瀹:煮。
翻譯
在三月的第一個日子,寒氣依舊逼人。我在齋房中偷得片刻閒暇,走上田間小路追逐春末的氣息。金華有一古老的修行之地,幾經劫難已化爲微塵。入門所見,是修長的竹子伸出牆外。向北走去,經過高大的建築,那裏的殿閣顯得突兀重疊。山中的房屋緊閉未開,凡俗之人若來訪便會遭到責怪。我緩緩歸去,躺在藤牀上,平息心力,保持均勻。讀完一卷殘書,古意中蘊含着酸楚與辛酸。暫且以山茶止渴,起身用新汲的石泉水煮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春末時節的閒適生活與對古蹟的感慨。通過對比齋中的寧靜與陌上的春意,以及古精廬的滄桑變遷,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世事無常的深刻感悟。詩中「修竹出牆鄰」、「殿閣何嶙峋」等句,以景抒情,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古蹟的細膩觀察和深沉情感。結尾處的「殘書了一卷,古意含酸辛」更是點睛之筆,透露出作者內心的複雜情感和對古文化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