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宜山在城西五十里有德慶庵在其下穹窿山福順寺長老紹堯翁作詩取以雅宜爲號求詩
雅宜山低一拳石,氣壓華嵩千丈碧。
不論城市與林丘,愛山例是詩人癖。
寒泉修竹蒼崖底,青山解與高人語。
花落猿吟總是機,舉似山僧盡成句。
山僧來獻詩人號,百種不如山色好。
德慶禪牀明月夜,館娃人海紅塵曉。
我知山心雅好靜,犖确不容車馬造。
草堂宜雨又宜晴,藜杖芒鞋時一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雅宜山:山名,位於城西五十里。
- 德慶庵:庵名,位於雅宜山下。
- 穹窿山:山名,福順寺所在地。
- 紹堯翁:人名,福順寺的長老。
- 華嵩:指華山和嵩山,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
- 癖:嗜好。
- 機:禪機,指禪宗中的機鋒,即言語或行爲中的深意。
- 舉:這裏指提出或展示。
- 犖确:形容山路崎嶇不平。
- 藜杖芒鞋:藜杖,用藜木製成的手杖;芒鞋,草鞋。這裏指簡樸的行走工具。
翻譯
雅宜山雖小如一拳之石,其氣勢卻能壓倒華山和嵩山的千丈碧峯。無論是城市還是林間小丘,愛山似乎成了詩人的共同嗜好。山中的寒泉和修竹在蒼崖之下,青山似乎能與高人對話。花落猿吟中都蘊含着禪機,將這些景象展示給山僧,便成了詩句。山僧來求取一個以雅宜爲名的詩號,但百種名號都不如山色本身美好。德慶庵的禪牀在明月之夜,館娃人海則在紅塵的黎明。我知山心喜好寧靜,崎嶇的山路不容車馬通行。草堂適宜雨天也適宜晴天,我常帶着藜杖和草鞋,不時到訪。
賞析
這首詩以雅宜山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山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雅宜山低一拳石,氣壓華嵩千丈碧」展現了山的雄偉與詩人的豪情。通過對比城市與林丘,詩人強調了愛山是詩人的天性。後文通過描繪山中的自然景象和與山僧的交流,進一步體現了詩人對山中生活的嚮往和對禪意的領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