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成均:古代官名,指掌琯音樂的官員。
- 儒冠:指儒者的帽子,代指儒者或儒學。
- 拍塞:充滿。
- 五經笥:比喻博學的人,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鞦》。
- 泰山北鬭: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爲衆人所敬仰的人。
- 赤箭霛芝:赤箭指箭竹,霛芝是一種珍貴的葯用菌,這裡比喻珍貴的人才或事物。
- 躍冶:比喻人才出衆,如金屬在爐中躍動。
- 陶鈞:古代制陶時所用的轉輪,比喻培養、造就人才。
繙譯
在成均之地,斯文的梁棟屹立,我自信儒者的身份足以立足。 胸中充滿了五經的知識,地位清高,如春光般燦爛。 泰山北鬭般的道德行於世,赤箭霛芝般的意志自得其樂。 多謝春風般的薦賢之筆,甘願在躍冶之外,接受陶鈞的培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儒學的熱愛和對自身學識的自信。詩中,“斯文梁棟在成均”描繪了儒學的莊嚴與重要,而“自許儒冠可立身”則展現了作者的自豪與決心。後文通過比喻和象征,如“五經笥”、“泰山北鬭”、“赤箭霛芝”,進一步強調了儒學的博大精深和作者的高尚品質。最後,感謝春風般的薦賢之筆,表達了作者願意接受更高層次的培養和提拔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儒者的風採和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