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琴峽

· 袁桷
寒泉飛玉峽,誰彈使成聲。 下有戰士骨,嗚咽水中鳴。 絲石本異調,摩戛生虧成。 鑿跡匪神禹,佳兵搆秦嬴。 駐馬爲聽之,逝者何不平。 虛牝納新雨,急促濁復清。 重華初省方,百神靜相迎。 爲作薰風弦,散彼巖下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彈琴峽:地名,可能因峽中水聲如琴而得名。
  • 寒泉飛玉峽:寒泉在玉峽中飛流,形容水流的清澈與峽的險峻。
  • 戰士骨:指古代戰死者的遺骨。
  • 嗚咽:形容水聲如泣如訴。
  • 絲石:指琴絃與石頭的聲音,比喻水聲。
  • 異調:不同的音調。
  • 摩戛:摩擦,這裏指水流與石頭的摩擦聲。
  • 鑿跡:開鑿的痕跡。
  • 神禹:即大禹,傳說中的治水英雄。
  • 佳兵:精良的兵器,這裏指戰爭。
  • 秦嬴:指秦始皇,嬴是秦的姓。
  • 駐馬:停馬。
  • 虛牝:指空谷,這裏比喻峽谷。
  • 重華:指舜帝,傳說中的賢君。
  • 省方:巡視四方。
  • 百神:指各種神靈。
  • 薰風:和風,比喻和煦的政治環境。
  • :琴絃,這裏比喻水聲。
  • 散彼巖下情:指水聲消散了山岩下的情感。

翻譯

寒泉在玉峽中飛流,是誰彈奏使得它發出聲音? 水下有古代戰士的遺骨,水聲在峽谷中嗚咽如泣。 琴絃與石頭的聲音本不同調,水流與石頭的摩擦聲生出不同的音調。 開鑿的痕跡並非大禹所爲,而是秦始皇的戰爭所致。 停馬聆聽這水聲,逝去的戰士們爲何不平? 空谷中納入了新雨,水聲急促而又清澈。 舜帝巡視四方,百神靜靜相迎。 爲了彈奏出和煦的風聲,消散了山岩下的情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彈琴峽的景色,抒發了對古代戰士的哀思和對和平的嚮往。詩中,「寒泉飛玉峽」與「戰士骨」「嗚咽水中鳴」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一幅悲壯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反思和對逝者的同情。後文通過「重華」「薰風弦」等詞語,寄託了對和平與賢明政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人文關懷。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