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無逸見贈草堂詩韻

綈袍誰念故人寒,轉徙蕭然老伯鸞。 幸喜雲山無屋礙,始知天地出門寬。 悠悠歲月蟻旋磨,落落功名魚上竿。 金谷已無歌舞地,輞川猶有畫圖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綈袍:古代一種粗糙的絲織品製成的袍子。
  • 轉徙:遷徙,流浪。
  • 蕭然:形容淒涼、空曠的樣子。
  • 伯鸞:古代傳說中的鳳凰,這裏比喻高潔的人。
  • 雲山:雲霧繚繞的山,常用來象徵隱居之地。
  • 蟻旋磨:比喻忙碌而沒有意義的生活,像螞蟻圍繞磨盤轉。
  • 魚上竿:比喻功名成就,像魚兒上鉤。
  • 金谷:古代地名,這裏指繁華之地。
  • 輞川:地名,唐代詩人王維曾在此隱居,這裏指隱居之地。

翻譯

誰會記得舊友的寒冷,我四處流浪,孤獨淒涼如同老鳳凰。 幸好雲霧繚繞的山中沒有房屋阻礙,才知道天地之大,出了門才感到寬廣。 歲月悠悠,像螞蟻圍繞磨盤轉,功名落落,像魚兒上鉤。 繁華的金谷已無歌舞之地,但輞川依舊有畫圖可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舊友的思念以及對流浪生活的感慨。詩中,「綈袍誰念故人寒」一句,既表達了對舊友的懷念,也暗示了自己的孤獨和淒涼。後文通過對雲山、天地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由寬廣生活的嚮往。最後兩句則通過對比繁華與隱居,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淡漠和對自然山水的熱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高潔情懷。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