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三月二日出白羊門將遊茅山詩

我來古茅州,未登三茅峯。 自愧塵中人,遽希雲外蹤。 明日作寒食,命駕吾欲東。 白羊古城門,坡隴何重重。 我行涉其顛,忽下澗井中。 一曲復一曲,直道何由逢。 時於荊棘裏,小樹櫻桃紅。 茁茁丘中麥,類我頭髮蓬。 發白日日脫,麥青長芃芃。 安得長生訣,稽首華陽翁。 兩唐古君子,居鄰升元宮。 探仙在何許,爲我作先容。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遽希:急切地希望。
  • 命駕:命令駕車,即準備出發。
  • 坡隴:山坡和田埂。
  • :徒步走過。
  • :山頂。
  • 澗井:山澗中的深潭。
  • 茁茁:茂盛的樣子。
  • 芃芃:茂密的樣子。
  •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低頭以額觸地,表示尊敬。
  • 華陽翁:指華陽真人,古代道教中的仙人。
  • 兩唐古君子:指兩位古代的賢人。
  • 升元宮:道教的宮觀。

翻譯

我來到古老的茅州,還未登上三茅峯。自愧是塵世中的人,急切地希望追尋雲外的蹤跡。明日是寒食節,我命令駕車,準備向東出發。白羊古城門,山坡和田埂重重疊疊。我行走至山頂,忽然下到山澗的深潭中。一條路又一條路,直道在哪裏可以遇到。有時在荊棘叢中,小樹上櫻桃紅豔。茂盛的麥田中的麥子,像我蓬亂的頭髮。我的頭髮日漸脫落,麥子卻青翠茂密。如何能得到長生的祕訣,我願意向華陽真人鞠躬請教。兩位古代的賢人,居住在鄰近的升元宮。他們探尋仙境在哪裏,願意爲我引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塵世的厭倦和對仙境的嚮往。詩中,詩人通過對比自己的衰老與麥田的茂盛,表達了對長生不老的渴望。同時,詩人對旅途的艱辛和自然景色的描寫,也反映了其內心的孤獨和對超脫塵世的追求。詩末,詩人寄望於古代賢人能引導他找到仙境,展現了對理想境界的無限嚮往。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