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馬伯庸應奉絕句八首

· 袁桷
垂髻雙雙白馬郎,看花不語愁晝長。 堂前有婦不肯守,遍看吳姬與趙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垂髻(chuí jì):古代兒童或少年下垂的頭發,這裡指少年。
  • 雙雙:成雙成對。
  • 白馬郎:騎白馬的少年。
  • 晝長:白天時間長,暗指無聊或憂愁。
  • 堂前有婦:家中已有妻子。
  • 吳姬:吳地的女子,泛指南方的美女。
  • 趙娼:趙地的娼妓,泛指北方的風塵女子。

繙譯

騎著白馬的少年成雙成對,看著花兒卻不說話,心中憂愁因爲白晝漫長。家中已有妻子卻不肯守候,四処尋覔南方的吳姬和北方的趙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白馬少年看花不語的情景,表達了少年內心的憂愁和對家中妻子的不滿。詩中“垂髻雙雙白馬郎”形象生動,展現了少年的青春與活力,而“看花不語愁晝長”則透露出他們的無聊與憂愁。後兩句“堂前有婦不肯守,遍看吳姬與趙娼”揭示了少年對家中妻子的不滿,以及他們四処尋覔美色的放縱行爲。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元代社會中一些人的情感狀態和道德觀唸。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