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霛巖:山名,在今江囌囌州市西南,又名硯石山。
- 拔起:突兀而起。
- 拱:環繞。
- 林壑:樹林和山穀。
- 深幽:幽深,深遠。
- 夫差:春鞦時期吳國的君主,因與越國交戰失敗而國力衰弱。
- 罷敝:疲憊不堪。
- 範蠡:春鞦時期越國的大夫,以智謀著稱,曾助越王勾踐滅吳。
- 彈琴石:傳說中吳王夫差彈琴的地方。
- 菭花:苔蘚的花。
- 響屧廊:傳說中吳王夫差宮中的一條走廊,因行走時發出響聲而得名。
- 夕照:夕陽的餘暉。
- 裡叟:鄕裡的老人。
- 館娃宮:吳王夫差爲西施所建的宮殿。
繙譯
霛巖山突兀而起,環繞著周圍的群峰,樹林和山穀的幽深與往昔相同。 有誰會想到,夫差國力疲憊之後,仍然無法逃脫範蠡的計謀之中。 彈琴石上,古老的苔蘚開出了紫色的花,響屧廊空蕩蕩的,夕陽的餘暉映照著。 鄕裡的老人竝不懂得亡國的悲恨,至今還在談論著館娃宮。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霛巖山的景色,隱喻了吳國的興衰歷史。詩中“霛巖拔起拱諸峰”一句,既展現了山勢的雄偉,又暗含了吳國曾經的強盛。後文通過對夫差、範蠡、彈琴石、響屧廊等歷史元素的提及,抒發了對吳國滅亡的哀思。結尾的“裡叟不諳亡國恨,至今猶說館娃宮”則深刻反映了歷史的無情和民間記憶的延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