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雜詠十首

· 袁桷
鸕鶿漾晴空,意態極楚楚。 翻風蒼雪回,轉日爛銀舞。 盤旋傲孤鴻,清遠敵凡羽。 須臾下魚陂,愧我覺疾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鸕鶿(lú cí):一種水鳥,善於潛水捕魚。
  • (yàng):水面微微動盪。
  • 楚楚(chǔ chǔ):形容鮮明,整潔。
  • 翻風:隨風翻轉。
  • 蒼雪:比喻鸕鶿的羽毛。
  • 爛銀:閃亮的銀色,比喻陽光下的水面。
  • 盤旋:環繞着飛。
  • 孤鴻:孤單的鴻雁。
  • 清遠:清新而遙遠。
  • 凡羽:普通的鳥。
  • 魚陂(yú bēi):魚塘的堤岸。
  • 愧我:使我感到慚愧。
  • 覺疾去:迅速離開。

翻譯

鸕鶿在晴朗的天空中盪漾,它們的樣子非常鮮明整潔。隨着風翻轉,蒼白的羽毛像雪一樣迴旋,陽光下的水面閃爍着銀光,它們翩翩起舞。它們環繞着飛翔,傲視着孤單的鴻雁,清新而遙遠的姿態勝過了普通的鳥兒。突然間,它們飛向魚塘的堤岸,我感到慚愧,迅速離開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鸕鶿在晴空中的生動場景,通過「漾」、「翻風」、「轉日」等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鸕鶿的動態美。詩中「楚楚」、「爛銀舞」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鸕鶿的鮮明和水面在陽光下的閃耀。最後兩句「愧我覺疾去」,表達了詩人對鸕鶿自由飛翔的羨慕與自愧不如的情感,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