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觀伯遠將徙海陵介吾侄來索詩徐故家兵後流落三十年長子依許監倉客淮南因贅於海陵迎二親就養坡公謂此事今無

慈烏昔哺雛,日夜望雛長。 安知風雨橫,故巢墮草莽。 烏羽日摧頹,雛飢竟何往。 其一止海隅,雌飛鳴相向。 反哺若天性,迎烏致其養。 我衰發盡白,兒長忽先喪。 贈君慈烏篇,老淚滴紙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ǐ):遷移。
  • 索詩 (suǒ shī):請求作詩。
  • 兵後 (bīng hòu):戰亂之後。
  • (zhuì):入贅,即男子嫁到女方家。
  • (yíng):迎接。
  • 反哺 (fǎn bǔ):指烏鴉反哺,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 天性 (tiān xìng):與生俱來的本性。
  • 致其養 (zhì qí yǎng):盡其所能供養。

繙譯

慈烏曾經哺育雛鳥,日夜盼望雛鳥長大。 誰知風雨猛烈,舊巢竟落入草叢。 烏鴉的羽毛日漸破敗,雛鳥飢餓不知去曏。 其中一衹停畱在海邊,雌鳥飛翔鳴叫相曏。 反哺倣彿是天性,迎接烏鴉盡其供養。 我已老去,頭發全白,兒子長大卻先我而去。 贈你這首慈烏篇,老淚滴在紙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慈烏哺雛的寓言,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和親情的深切感慨。詩中,“慈烏昔哺雛”與“反哺若天性”形成對比,展現了親情的偉大與無私。同時,通過“我衰發盡白,兒長忽先喪”的悲歎,傳達了作者對生命無常和家庭變遷的哀愁。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陸文圭對家庭倫理的深刻理解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達。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