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鄭愨三伏之際率賓僚避暑於使君林取大蓮葉盛酒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輪囷如象鼻焉傳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詩云

碧雲影裏倚欄干,鯨吸詩人酒量寬。 惟有鑑湖堪避暑,遙知玉井正生寒。 簪開翡翠微通竅,滴下真珠滿走盤。 一葉偶因風颭破,帕羅香沁幾時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洛中鄭愨:指在洛陽的鄭愨。
  • 三伏:指夏季最熱的時期,分爲初伏、中伏、末伏。
  • 率賓僚:帶領賓客和下屬。
  • 使君林:地名,可能是一處林地。
  • 簪刺葉:用簪子刺穿荷葉。
  • 輪囷:形容彎曲的樣子。
  • 碧筒杯:用荷葉製成的酒杯。
  • 坡詩:指蘇軾的詩。
  • 碧雲影裏:形容天空中的雲影。
  • 鯨吸:比喻飲酒量大。
  • 鑑湖:地名,可能是一處湖泊。
  • 玉井:指井水,這裏比喻清涼。
  • 簪開翡翠:用簪子打開翡翠(這裏指荷葉)。
  • 真珠:比喻荷葉上的露珠。
  • 走盤:滾動在盤子上。
  • 風颭破:被風吹破。
  • 帕羅香沁:指荷葉的香氣滲透。

翻譯

在洛陽的鄭愨,在三伏天最熱的時候,帶領賓客和下屬到使君林避暑。他們取來大荷葉,用簪子刺穿葉面,使荷葉與柄相連,彎曲的莖部像象鼻一樣,用來傳遞酒杯,這種酒杯被稱爲碧筒杯。因此蘇軾的詩中有「碧碗猶作象鼻彎,白酒時帶蓮心苦」的描述。

在碧雲影下,我倚着欄杆,飲酒如鯨,酒量寬廣。只有鑑湖能避暑,我遠遠地想象着玉井的水正散發着寒意。我用簪子輕輕打開翡翠般的荷葉,露珠如真珠般滾落,滿盤皆是。一片荷葉偶然被風吹破,荷葉的香氣滲透其中,不知何時才能乾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避暑的情景,通過荷葉製成的碧筒杯飲酒,展現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碧雲影裏」、「鯨吸」、「玉井」等,營造出一種清涼避暑的氛圍。同時,通過對荷葉的細膩描寫,如「簪開翡翠」、「真珠滿走盤」,展現了荷葉的美麗和清涼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夏日清涼的嚮往和對自然美的讚美。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