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牧馬圖
平原淺陂,水草甘美。枯梢吹風,日落塵起。物色祁連山前路,又似踰關渡隴水。
一人解鞍枕欲睡,一人褶褲手仰指。一人持轡卻回頭,萬馬攢蹄行復止。
飲者齧者各自然,馳者忽在立者前。駒而幼者隨壯者,浴者出沒晴波川。
風騣雪尾不受鞭,並驅逐者如爭先。須臾兩騎獨殿後,戎笠持兵相格鬥。
老羝挾乳自成羣,牧羝人遠傍無救。何人丹青手摸寫,崿礴胸中有全馬。
陸子作詩配駉野,千古傳流好事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陂 (bēi):池塘。
- 祁連山:位於中國西北的山脈。
- 踰關:越過關隘。
- 褶褲:古代一種褲子。
- 持轡 (chí pèi):握着馬繮繩。
- 攢蹄 (zǎn tí):馬蹄聚集的樣子。
- 齧者 (niè zhě):吃草的馬。
- 風騣 (fēng zōng):風吹動的馬鬃。
- 雪尾:雪白的馬尾。
- 戎笠 (róng lì):軍用斗笠。
- 格鬥 (gé dòu):搏鬥。
- 老羝 (lǎo dī):老羊。
- 崿礴 (è bó):形容胸中充滿。
- 駉野 (jiōng yě):廣闊的草原。
翻譯
在平原上的淺池塘邊,水草豐美。枯萎的樹梢被風吹動,太陽落下,塵土飛揚。這裏的景色彷彿是祁連山前的道路,又像是越過關隘渡過隴水。
有一個人解下馬鞍,枕着它準備睡覺,另一個人穿着褶褲,手向上指。還有一個人握着馬繮繩,回頭望去,萬馬聚集,蹄聲陣陣,時而行走,時而停下。
飲水和吃草的馬各自自然,奔跑的馬忽然出現在站立的馬前。小馬跟隨壯馬,沐浴的馬在晴朗的波光中出沒。
風吹動馬鬃,雪白的馬尾不受鞭策,並排驅趕的馬如爭先恐後。不久,兩匹馬獨自殿後,戴着軍用斗笠,手持兵器相互搏鬥。
老羊帶着小羊自成一羣,牧羊人遠遠地靠在旁邊,無人救助。是哪位畫家描繪了這幅景象,胸中充滿了完整的馬。
陸子寫下這首詩來配廣闊的草原,千古流傳,爲好事者所傳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平原上的牧馬場景,展現了草原的壯闊與馬羣的自然狀態。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動詞和形容詞,如「解鞍」、「持轡」、「攢蹄」等,生動地描繪了馬匹的各種動作和狀態。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如「枯梢吹風」、「日落塵起」,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氛圍。最後,詩人通過對畫家的讚美,表達了對藝術創作的敬仰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