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鄭愨三伏之際率賓僚避暑於使君林取大蓮葉盛酒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輪囷如象鼻焉傳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詩云
露盤淨植水中央,好借詩人引玉觴。
象鼻巧能通葉柄,馬蹄更與摘蓮房。
吸川不覺西湖闊,漱石尤便玉井涼。
醉裏興來休折遍,也留數葉覆鴛鴦。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洛中鄭愨:指在洛陽的鄭愨。
- 三伏:指夏季最熱的時期,分爲初伏、中伏、末伏。
- 率賓僚:帶領賓客和隨從。
- 使君林:地名,可能是指某個官員的園林。
- 碧筒杯:一種用荷葉製成的飲酒器具,形狀像象鼻。
- 坡詩:指蘇軾的詩。
- 露盤:指荷葉。
- 引玉觴:指用荷葉盛酒。
- 象鼻:比喻荷葉的柄。
- 馬蹄:可能指荷葉的形狀。
- 漱石:指在清涼的水中洗滌。
- 玉井:指清涼的水井。
- 覆鴛鴦:指荷葉覆蓋在水面上的鴛鴦。
翻譯
在洛陽的鄭愨,在三伏天最熱的時候,帶領賓客和隨從到使君林避暑。他們選取大蓮葉作爲酒杯,用簪子巧妙地刺通葉柄,使其彎曲如象鼻,這樣就可以傳遞飲酒,這種酒杯被稱爲碧筒杯。因此蘇軾的詩中有「碧碗猶作象鼻彎,白酒時帶蓮心苦」的描述。
陸文圭的詩中描述了荷葉在水中潔淨地生長,被用來引酒,形狀巧妙地像象鼻一樣通達葉柄,又像馬蹄一樣方便摘取蓮蓬。在西湖邊飲酒,不覺湖面寬闊,而在清涼的玉井旁洗滌,尤其感到舒適。在醉意中,不要折斷所有的荷葉,留下幾片覆蓋在水面上的鴛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避暑時的雅緻場景,通過荷葉的巧妙利用,展現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詩中「碧筒杯」的創意和使用,不僅體現了古人對自然材料的巧妙利用,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細節的精緻追求。同時,詩中的自然景色與人文活動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清涼、寧靜而又充滿詩意的氛圍,使讀者彷彿置身於那個夏日清涼的園林之中,感受到那份來自自然的清新與愜意。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
陸文圭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漁洋先生招同門諸子雅集以五月賣松風人間本無價爲韻得價字 》 —— [ 清 ] 何世璂
- 《 後和陶詩 》 —— [ 明 ] 童冀
- 《 夏中雜興六首 》 —— [ 宋 ] 陸游
- 《 延祐元年五月重祀茅山瑞鶴詩二首 》 —— [ 元 ] 吳全節
- 《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夢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見成絶句三十八首 其十四 》 —— [ 明 ] 黃淮
- 《 五月園夫獻紅菊二絕句 》 —— [ 宋 ] 蘇轍
- 《 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 —— [ 清 ] 戴亨
- 《 金縷曲 · 己酉夏五,大觀亭公宴作 》 —— [ 清 ] 沈曾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