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雜詠十首

· 袁桷
天錫清涼國,晴霞綻雪峯。 月低疑墮兔,雲近得攀龍。 寶鑑頒水徹,筠籠賜果封。 白頭貂帽客,爲我話深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錫:天賜。
  • 清涼國:指清涼之地,這裏形容景色宜人,氣候涼爽。
  • 晴霞:晴朗天空中的霞光。
  • :開放,這裏形容雪峯在霞光中顯得格外耀眼。
  • 墮兔:指月亮,古代傳說月中有玉兔。
  • 攀龍:比喻接近高貴或有權勢的人。
  • 寶鑑:珍貴的鏡子,比喻清澈的水面。
  • 筠籠:竹籠。
  • 賜果封:賜予的果實被封存,表示珍貴。
  • 白頭貂帽客:指戴着貂皮帽子的老人,貂帽是古代貴族或高官的服飾。
  • 深冬:嚴冬。

翻譯

天賜我一片清涼之地,晴朗的天空中霞光映照着雪峯。 月亮低垂,彷彿要從天際墜落,雲彩近在咫尺,似乎可以攀附龍鱗。 寶鏡般的水面清澈見底,竹籠中的賜果被珍重地封存。 那位戴着白頭貂帽的客人,爲我講述着深冬的故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冬日清涼的美景,通過「天錫清涼國」和「晴霞綻雪峯」等詞句,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麗與寧靜。詩中「月低疑墮兔,雲近得攀龍」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增強了詩意的美感。結尾處的「白頭貂帽客,爲我話深冬」則增添了人文氣息,使得整首詩不僅是對自然景觀的讚美,也蘊含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嚮往。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