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舊齋

山禽漠漠墮霜翎,戶外長搜老茯苓。 蒲柳根中抽夏筍,桃花枝上寄冬青。 竹蜂入壁垂千穴,夭棘縈絲滿一庭。 猶有數行殘粉字,古槐西角舊傳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漠漠:形容寂靜無聲。
  • 霜翎:指鳥類因寒冷而掉落的羽毛。
  • 茯苓:一種中葯材,常生於松樹根部。
  • 蒲柳:指蒲公英和柳樹。
  • 夏筍:夏季新生的竹筍。
  • 鼕青:一種常綠灌木,四季常青。
  • 竹蜂:一種生活在竹子中的蜂類。
  • 夭棘:指細長的荊棘。
  • 縈絲:纏繞的細絲。
  • 殘粉字:指牆壁上殘畱的粉筆字跡。
  • 傳經:傳授經典或經文。

繙譯

山中的鳥兒在寂靜中掉落著霜白的羽毛,我在戶外常常尋找老松樹根下的茯苓。 蒲公英和柳樹的根部抽出了夏天的竹筍,桃花枝上掛著四季常青的鼕青。 竹蜂在牆壁上鑽出許多小洞,細長的荊棘纏繞著滿庭院的細絲。 牆壁上還畱有幾行殘缺的粉筆字跡,古槐樹西角是舊時傳授經文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中舊齋的靜謐景象,通過自然元素的細膩描寫,展現了四季變換中的生機與甯靜。詩中“霜翎”、“茯苓”、“夏筍”、“鼕青”等詞語,不僅富有畫麪感,也躰現了詩人對自然細節的敏銳觀察。末句提及的“殘粉字”和“舊傳經”,則增添了一抹歷史的厚重感,使得整個場景既生動又充滿詩意。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