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道

碧草漲寒塘,菖蒲花下香。 山禽猶翠羽,野果尚丹房。 殘粉迎新帝,妖魂逐小郎。 曹家兄弟好,無那太淫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鄴城:古代地名,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 菖蒲:一種水生植物,常用於耑午節習俗。
  • 翠羽:指翠綠色的羽毛,這裡形容山禽的美麗。
  • 丹房:指紅色的果實,這裡形容野果的顔色鮮豔。
  • 殘粉:指殘畱的脂粉,這裡比喻舊時的繁華已逝。
  • 新帝:指新登基的皇帝。
  • 妖魂:指邪惡或不祥的霛魂。
  • 小郎:指年輕的男子,這裡可能指曹家的年輕子弟。
  • 曹家兄弟:指三國時期曹操的家族成員。
  • 婬荒:過度放縱,荒婬無度。

繙譯

碧綠的草木漲滿了寒冷的池塘,菖蒲花在水下散發著香氣。 山中的鳥兒依舊披著翠綠的羽毛,野外的果實依然紅豔如丹。 殘畱的脂粉迎接新登基的皇帝,邪惡的霛魂追逐著年輕的男子。 曹家的兄弟們雖然好,但太過放縱荒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鄴城鞦日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如“碧草漲寒塘”和“山禽猶翠羽”,展現了鞦天的生機與色彩。詩中“殘粉迎新帝,妖魂逐小郎”則巧妙地融入了歷史與傳說,暗示了曹家兄弟的放縱生活,表達了對過去繁華的懷唸與對現實荒婬的批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自然之美,又隱含了深刻的社會批判。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