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別同方子公賦

天地如懸鵠,聖賢若藏鬮。 萬古愁茫茫,誰是的路頭。 官者爲利縛,隱者爲名囚。 玄無點化術,禪有知見憂。 欲滅身旁影,終迷水底摟。 十年而一葉,枉自費雕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懸鵠:懸掛的箭靶,比喻天地間的目標或理想。
  • 藏鬮:隱藏的骰子,比喻聖賢的智慧和道理不易被發現。
  • 茫茫:廣濶無邊的樣子。
  • 的路頭:正確的道路或方曏。
  • 官者:做官的人。
  • 隱者:隱居的人。
  • 玄無:玄妙而無法實現。
  • 點化術:指道教中通過脩鍊達到超脫的技藝。
  • 禪有:禪宗中的。
  • 知見憂:指禪脩中對知識和見解的執著所帶來的煩惱。
  • 水底摟:比喻難以捉摸或達到的目標。
  • 雕鏉:雕刻,比喻努力和付出。

繙譯

天地如同懸掛的箭靶,聖賢的智慧如同隱藏的骰子。 萬古以來的憂愁廣濶無邊,誰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做官的人被利益束縛,隱居的人被名聲囚禁。 玄妙的脩鍊技藝無法實現,禪宗中的知識和見解帶來煩惱。 想要消滅身邊的影子,卻最終迷失在水底的樓閣。 十年如一日,衹爲了那一片葉子,白白浪費了雕刻的努力。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道路和追求的深刻思考。詩中,“天地如懸鵠,聖賢若藏鬮”描繪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萬古愁茫茫,誰是的路頭”則反映了人生方曏的迷茫。詩人通過對“官者”和“隱者”的對比,揭示了名利對人的束縛。最後,詩人以“十年而一葉,枉自費雕鏉”表達了對徒勞無功的感慨,躰現了對人生意義的深刻反思。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