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同黃無淨曹季和黃昭質家伯修遊高梁橋

東風織溪面,細緯疊春羅。 長波將人影,直直入宮河。 一萬樹垂楊,無枝不繫珂。 閹貴馬嘶風,挾彈睫前過。 精藍如兜率,朱碧鮮且多。 微沙障西山,羅縠中青娥。 隨䕃即張席,禮法捐煩苛。 高車載美酒,傾瀉若洪波。 ?路及嚴更,門尉稍譙呵。 憲今禁肩藍,醉卒控疲騍。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編織,這裏形容東風像織布一樣輕柔地拂過水麪。
  • 細緯:細密的緯線,比喻水面上細小的波紋。
  • 春羅:春天的輕紗,比喻水面上的波紋如輕紗般細膩。
  • 長波:長長的波浪。
  • 宮河:宮中的河流,這裏指高梁橋下的河流。
  • 系珂:繫着玉珂,珂是古代裝飾馬具的一種玉石,這裏比喻垂楊的枝條像繫着玉珂一樣美麗。
  • 閹貴:宦官中的顯貴。
  • 挾彈:手持彈弓。
  • 睫前過:形容馬跑得快,彷彿在人的睫毛前一閃而過。
  • 精藍:精美的藍色。
  • 兜率:佛教中的天界之一,這裏比喻寺廟的華麗。
  • 朱碧:紅色和綠色,指寺廟的色彩鮮豔。
  • 羅縠:輕薄的紗羅,比喻微沙如紗羅般輕薄。
  • 青娥:美麗的女子,這裏指西山的美景。
  • 捐煩苛:拋棄繁瑣的禮節。
  • ?路:彎曲的小路。
  • 嚴更:深夜。
  • 門尉:守門的小吏。
  • 譙呵:大聲呵斥。
  • 憲今:當時的法律。
  • 控疲騍:控制疲憊的母馬。

翻譯

東風輕柔地拂過溪面,細密的波紋如同春天輕紗般疊起。長長的波浪帶着人的影子,直直地流入宮中的河流。一萬棵垂楊樹,每一條枝條都像是繫着美麗的玉珂。顯貴的宦官騎馬疾馳,手持彈弓,彷彿在人的睫毛前一閃而過。寺廟如同佛教中的兜率天界,色彩鮮豔,紅色和綠色交相輝映。微沙如輕薄的紗羅,遮掩着西山的美景。我們在樹蔭下鋪開席子,拋棄了繁瑣的禮節。高高的馬車載着美酒,傾瀉而出,如同洪波一般。彎曲的小路到了深夜,守門的小吏開始大聲呵斥。當時的法律規定禁止肩扛藍色物品,醉酒的士兵控制着疲憊的母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袁宏道與友人遊高梁橋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東風、溪面、長波、垂楊等自然景象與閹貴、精藍、朱碧等人文景觀交織,展現了春日遊園的繁華與寧靜。詩人通過對細節的精緻刻畫,如「細緯疊春羅」、「一萬樹垂楊,無枝不繫珂」,傳達出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感受。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禮法束縛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如「隨䕃即張席,禮法捐煩苛」。整體上,詩歌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