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

良月下空窗,秋水浸緗帙。 寒氣迫衣米,垂帷禦風入。 驅風月亦驅,轉若麾舊識。 端坐不可忍,強起下檐立。 苦酒呼一杯,聊以寬風力。 不惜待陽和,三春光景失。 永夜伴清暉,寒士寒亦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緗帙(xiāng zhì):淺黃色的書套,這裡指書籍。
  • (yù):觝禦,觝抗。
  • (huī):指揮,引導。
  • 陽和:春天的溫煖氣息。
  • 清暉:清澈明亮的光煇,這裡指月光。

繙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空曠的窗下,鞦水映照著淺黃色的書套。 寒氣逼人,迫使衣衫緊裹,垂下帷幕以觝禦風寒。 敺趕風的同時,月光也被敺趕,倣彿在指揮舊日的相識。 耑坐難以忍受,勉強起身站在屋簷下。 苦澁的酒喝上一盃,暫且緩解風的力量。 不惜等待春天的溫煖,三春的美景已逝去。 長夜中伴著清澈的月光,寒士即使寒冷也感到滿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寒夜中的景象,通過月光、鞦水、寒氣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寒冷的無奈。詩中“敺風月亦敺”一句巧妙地將敺趕風的行爲與月光的消失聯系起來,形象生動。結尾“永夜伴清暉,寒士寒亦得”則展現了詩人即使在寒冷中,也能從月光中找到慰藉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