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家大人遊太和發郡城偕遊者僧寶方冷雲尹生也

朝衣疊卻系烏藤,白石青巖取次登。 識得袁家裝束別,紅旌隊裏一騎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烏藤:黑色的藤杖。
  • 取次:依次,一個接一個。
  • 袁家:指袁宏道自己家族。
  • 紅旌:紅色的旗幟。
  • 一騎僧:一個騎馬的僧人。

翻譯

早晨整理好衣服,收起黑色的藤杖,我們依次攀登白色的石頭和青色的巖壁。 我注意到袁家的裝束與衆不同,在紅色的旗幟隊伍中,有一個騎馬的僧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袁宏道與同伴們清晨出發遊覽太和山的情景。詩中「朝衣疊卻系烏藤」一句,既表現了出發前的準備,也暗示了旅途的艱辛。「白石青巖取次登」則生動地描繪了他們攀登山岩的場景。後兩句通過對比袁家裝束的獨特和隊伍中僧人的形象,增添了詩意的層次和趣味性。整體上,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清新,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旅途見聞的喜悅。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