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巖

珠題嵌絕闢,人巧依天匠。 峭綠疊頹嵐,青天怯磨蕩。 濛濛太始雲,曠劫相醞釀。 一自闢玄宮,斧作仙家障。 蒼巒夾攲竇,高天入盆盎。 終古容清虛,諸仙幾回喪。 真人將上升,先此規圖樣。 十二樓五城,某天如某嶂。 宮成付黃冠,仙郵侈供帳。 道裝俗鬚眉,只此輸天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珠題:指精美的題字或題額。
  • 嵌絕:鑲嵌得極爲精妙。
  • 人巧:人的技藝。
  • 天匠:自然的造化。
  • 頹嵐:指山間的霧氣。
  • 磨蕩:搖動,動盪。
  • 濛濛:形容雲霧瀰漫的樣子。
  • 太始:古代指天地開闢之初。
  • 曠劫:極言時間之長。
  • 醞釀:逐漸形成。
  • 闢玄宮:開闢道觀。
  • 仙家障:仙人居住的屏障。
  • 攲竇:傾斜的洞穴。
  • 盆盎:大腹小口的瓦器。
  • 終古:自古以來。
  • 清虛:清淨虛無。
  • 真人:道家稱得道的人。
  • 規圖樣:規劃設計圖。
  • 十二樓五城:指仙境中的建築。
  • 某天:某處天空。
  • 某嶂:某座山峯。
  • 黃冠:道士的帽子,代指道士。
  • 仙郵:仙人傳遞信息的地方。
  • 侈供帳:奢侈的帳篷。
  • 道裝:道士的裝束。
  • 俗鬚眉:世俗的男子。

翻譯

精美的題字鑲嵌得極爲精妙,人的技藝依託於自然的造化。 峭壁上的綠意與山間的霧氣交疊,青天似乎也因之搖動。 雲霧瀰漫,彷彿是天地開闢之初的景象,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 自從開闢了道觀,這裏便成了仙人居住的屏障。 蒼翠的山巒夾着傾斜的洞穴,高高的天空彷彿被收入盆盎之中。 自古以來,這裏保持着清淨虛無,多少仙人曾在此消逝。 真人即將昇天,先在此規劃設計圖。 仙境中的建築如同某處天空下的某座山峯。 宮殿建成後交給道士,仙人傳遞信息的地方則有奢侈的帳篷。 道士的裝束與世俗的男子相比,只此一點便輸給了天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通過精妙的鑲嵌技藝、自然與人工的和諧、以及仙境與世俗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超脫塵世的嚮往和對自然美的讚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珠題嵌絕闢」、「峭綠疊頹嵐」等,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同時,通過對「真人」、「十二樓五城」等仙境元素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道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整首詩既展現了自然景觀的壯麗,又體現了人文精神的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